电子生涯_第贰拾壹章 太监们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贰拾壹章 太监们 (上) (第1/3页)

    对于Unix的前景,范含是很清楚的,只不过,光想想确实挺美,真干起来就不一样了,开始的时候,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

    如果光是谈论“开发新型cao作系统的重要意义”,或者介绍一下自己“对于新型cao作系统的初步构想”,这个范含不怵。现在的范含有把握侃晕业界所有的“电子工程师”们和“数学家”们。

    人力物力也不是问题。自己就是实权人物,可以调动FOR的全体员工以及通过奥尔森调动DEC相关产品线上的大部分人;最近的FEEE在Kervin机上面也是获利颇丰,手里攥着大把的现金。

    可是眼下就是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钱有的是,不知道怎么花,人也足够,不知道怎么用。刚刚动员起来的这个“OS组”没有任何计划任务,都在眼巴巴的等着范含的“最高指示”。

    第一步到底应该先干什么,心里没谱。乍一看好像哪个都挺重要,再一看好像哪个都有前提条件。Unix/Linux不是微内核结构,几个主要模块彼此互相依赖,扭做一团。对于自己这样的旁观者而言,仅仅通过BROM里面那些带注释的源代码就判断出哪里是起点,确实有点难。

    范含最早写的Linux程序是个显示器驱动,在那之前都是用用Shell,写点儿命令行程序。直到第一回敲入“startx”,打算进入图形界面的时候,觉得分辨率和刷新率太低,不爽。X的配置怎么都达到不了Windows下面的效果。看来根本原因是由于系统识别不出自己的那个杂牌显示器,当时Linux下面的驱动程序还远远不如Windows丰富。没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先找了个最接近的驱动当模板,然后慢慢改。

    如果是正规的显示器,都应该有保护电路的。一旦监测到不对劲,就会在黑屏正中显示一行字:“参数超出范围”。但是范含当年很穷,为了少饿几顿就买了个便宜货,这一块肯定是被厂商省掉了。于是,一次修改之后,连个招呼都没打,“嗞”的一声就青烟缭绕了。

    从此之后,对于驱动程序以及其它硬件相关的部分,范含一向敬而远之,更别提内核了。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系统开发经验”,写过的东西都是“应用程序”。

    现在的情况好一些,和硬件交互的代码完全可以交给底下人来做,自己只要考虑所谓“高端体系”即可。问题是,现成的代码肯定用不上,凭空写又找不到着手点。

    Linus最初写Linux的时候就不是“凭空”开发,参考了当时大学里面流行的“Minix”代码,一个为了教学目的开发出来的微内核体系。而这个Minix,又是参考了Unix的设计方案,去掉那些所谓“臃肿”的部分。至于“Unix”,现在的Bell实验室的那个Ken还没写出来呢。

    典型的“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不要说现在,就是在二十一世纪,随便找个cao作系统大拿,直截了当的问他:“给一个新的体系写cao作系统,你打算先写什么?”多半会张口结舌。不张口结舌的人多半也会反问,“移植现成的Linux代码不好么?”

    移植是一码事,凭空写是另一码事。动手之初就能把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弄清楚,这是很难得的本事。对于“Architect”的工资比“Coder”高很多这一事实,只有小白才会不服。

    现在的范含还差的远。

    所以现在的范含头大如斗。

    -------

    头疼之余,赶紧去图书馆充电,找几本cao作系统理论方面的书看看。自己对于计算机发展的早期了解得太少了,平时吹牛还可以,一到动真格的时候就不灵了。

    转了一圈,没找到。

    意料之中。

    本来,自打IBMSystem360研制成功,计算机才算是有了“真正的cao作系统”;自打Unix开始,“真正的cao作系统理论”才算出现。现在当然不会有什么人写这个方面的书。

    但是……不甘心,范含一直就在UCLA校图书馆里面转来转去。对于这类专业书籍,如果洛杉矶市图书馆里面有,那么校图书馆当然也会有,而且肯定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如果连大学的图书馆都没有的话,市图书馆恐怕更不会有……所以范含根本就没去。

    以前陪着老头子来过无数次了,早就混了个脸儿熟,碰上管理员都是打个招呼,然后直接进去查卡片。其实普通的校外人士一般不让这么随便的,这还和市图书馆不一样。

    今天有点不一样,楼道里面溜达的管理员有点少,想找个人问问还得走挺远。

    “人都干嘛去了?”范含逮着一个mm管理员就问。

    “整理卡片,录入资料。”那mm回答,“我们的查询系统要改用计算机了。”

    “啊?”范含大吃一惊,“带我过去看看?”

    这事儿自己怎么不知道?

    UCLA的校图书馆和自己一点关系没有,他们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非得通知自己的义务。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样一个系统的研制成功,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应该算是软件行业一个了不起的突破。况且UCLA已经决定部署了,馆方应该是对其极为满意才是。

    图书馆的查询系统,是很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自己的那个时代,无数教材和技术书籍都拿这个当例子,应该已经被无数人使用无数语言和开发工具实现过无数遍了。

    按理说,自己不应该一点消息没有。

    脸儿熟就是好办事,mm二话没说,领着范含进了办公室。

    IBMSystem360?!

    虽然没见着主机,不过远远一看终端的形状就能认出来。现在的范含对业界各个公司的机器还是很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