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26)评萧老的《蓦然回首》 (第1/1页)
姑父: 姑父的大作长篇自叙体纪实小说《蓦然回首》,我读完了,看后,心里一直是激动不已,被感染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姑父的一部史诗,简直就是一首生命与社会时代的交响乐,震撼人心,真是杰作呀,我自愧不如。 看到了您的这四章,洋洋六十四万多字,才写到您的风华时代,那么,您的大作,恐怕是鸿篇巨制了,更好的,还在后面呢,我越看越喜欢,您也越写越ok了。 您的家庭,非是寻常百姓家,虽然并不是高官显贵,名门望族,但是,确实是忠烈满门,仁义飘香,即使是变为困顿之际,也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人能两肋插刀,简直就是穷苦人的救星了,而且,家训是“忠孝教子、仁义传家”,“突出忠义二字,官不高而义薄云天,人平凡而品德至高,堪为萧家光荣。”而且,家庭虽然成员多,但都孝悌到了极致。 这样的家庭,出现了您这样的杰出人物,那是必然的,至于您在“1949年2月15日,我随着五百多名同学,到了长春,入了东北大学”为这四章的结局为止,您在这年轻的时代,英俊潇洒,聪慧机智,才华横溢,胆识过人,忠贞爱国,匡世济贫,虽阳刚英武,又不失柔情似水,刻苦勤奋,百折不饶……已使波儿佩服得顶礼膜拜了。从这书中叙述,再联系我与您接触的这两个来月,您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书中的杰出的萧熹航的本色,而且,现在的您,更是发扬光大了自己的年轻时代的优良品德和完美的行为。您确实是个杰出不同凡响的人物,可亲,可敬,可爱。永远地敬仰您,学习您。 您的大作,真是华章妙曲,叙述之精彩,人物之鲜明,故事之动人,构建之恢宏,语言之精当,情感之饱满,气魄之宏大……无一不催人泪下,荡气回肠,令人拍案叫绝! 我自愧弗如,姑父之书,与之书,不可相提并论,尤其是您的书的大气磅礴,虽窘迫,受挫,遭难,也不失英雄气概,一股气魄,凛然不可侵犯。 姑父之书,恰是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我之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豪放,一凄迷,两种格调矣。 至于行文之技巧,构建之壮观,用语之精辟,更是我可望不可即的。 姑父呀,您的书,写到尽头为止,我期待拜读。您的书,出版吧,一部惊世骇俗之作! 附录:萧老的回复:2015年4月12日(星期天)凌晨0:18,发自邮箱 64万多的拉杂文字,劳你一气读完,又写了这么长的一篇读后感,让你太受累了。尔我之间,虽不存在谢字,但也太难为你了,于心何忍?我有自知之明,四章写完,尘封三年了,尚无付梓之念。环顾那些大手笔的惊世之作,不禁望洋兴叹,心灰意冷,不敢问津了。但一写到底,此志难移矣。作为萧氏子孙,颇以为荣,不把亲人们的高风亮节,书之竹帛,以张正义,以正人伦。死后何颜见先人于地下!士恕不才,但不苟活,天假我以十年,此梦可圆矣。下半部则是我死里求生的血泪史,但劫后余生,却是枯木逢春,夕阳无限好,花香满黄昏。活过百岁,留下五部书,志在必夺。波儿:为我击鼓吧!这半部半成品,只你一人读完,张立新读了第四章的前七万字。魏青森读了第二章,电台李淑琴、孟庆阁、冯连英读了第一章,都没提否定意见,你也没说真话,不过都给我以很大的鼓励。增强了我的信心坚定了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