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独步天下_第二十七章 蹴鞠风波(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蹴鞠风波(一) (第2/2页)



    这时大厅内立时闪出一队穿有高府服饰的队员,刚好共有一十二人(宋代蹴鞠多以一十二人为一队,比现代足球多一人),这时,老者向林冲点了点头,并说道:“让他们进来吧,不要坠了我禁军的威风。”

    “是,我明白其中的厉害。”林冲说完后用力拍了拍手,这时从门外进来一队人数相当的穿有禁军服饰的队员,同时进来的还有“都部署校正”“社司”,即正副裁判员。

    说起这宋代的蹴鞠,宋珏觉得十分的可笑、滑稽,特别是这“筑打”交手的双方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队”对垒。左队与右队均设“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角色,就如现代足球比赛中也有前锋、前卫、前腰、后腰、后卫、守门员等分工。每个球员按照自己的角色,站立于不同的位置,承担不同的任务。

    比赛开始后,左右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哪一方先发球。不管哪方先发球,球都由“球头”开出,传给“跷球”,然后按规则在“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之间传球,传球过程中,手不准触球,球不得落地,最后又传回“球头”,由“球头”射门,即将球射过“风流眼”。如果球触网弹回,只要不落地,本队球员可以将球接住,继续传球、射门。球射过“风流眼”,对方接球,也是按规定的传球路线完成传球,再传给“球头”射门。直到球落地为一筹,以进球多寡定胜负,双方事前会商定一场比赛若干筹。

    在宋珏看来,这宋代蹴鞠根本就不是比赛,而是给文人sao客们看的一种杂耍,而在宋代以前的蹴鞠与现代足球相比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个需要落地,一个不需要落地,要说激烈程度宋以前的蹴鞠比现代足球还要激烈。

    而这“筑打”就看双方谁的基本功扎实,能把球控制住不落地,真正起到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那就是“球头”了,一个好的“球头“”那可以顶大半个球队。

    随着锣声敲响,比赛正式开始了,抽签先由穿蓝衣服的“高府球队”发球,穿红衣服的“禁军球队”防守,等到众人一伸腿,在不懂行的外人看来这帮队员也是下了苦功夫的,什么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招式基本上都能用出来。

    等球传了了一圈终于到了“球头”的脚上,这蓝队的“球头”是一瘦高个,人虽长得瘦但是浑身却是一身精rou,脚上穿一双薄底快靴,球在他的身上停留的时间不长,他用脚尖和脚踝夹住皮球扭身照着“风流眼”使了一招狮子摆尾,皮球越过球门飞向红队的场地,他这招虽然姿势漂亮但是力道太软,红队的“球头”很轻易的飞身上前接住了皮球。

    这样周而复始的兜了几圈,三炷香的功夫都过去了双方愣是旗鼓相当难分高下。这让观看的众人纷纷挠头,难免有几分焦躁,这时有的人就有点坐不住了,特别是汤高望觉得更是脸上无光,因为这几人基本上都是他挑出来的,本想着给高府挣个脸面,不想这帮人却上不了台面,特别是那“球头”还是他的本家侄子。

    宋珏在一旁看的也是索然无趣,连连打着哈气,摆出一副特别嫌弃的模样,让其他人感到万分的讨厌。而最让人琢磨不透的却是那位高大公子,他摆出一副胸有成竹老神在在的样子,对眼前的局面一点也不着急,看似信心十足。

    本来这从禁军来的蹴鞠队,就是一陪衬,没想到却变成了主角。随着时间的推移蓝队的人开始越来越急躁,这样就造成了心态的平衡,在外人看来就是技术有点变形,那么这就犯了兵家大忌,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红队倾斜。

    说来也是可笑这红队的“球头”是一又矮又壮的驼子,这和蓝队的“球头”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但是人不可貌相。正是在这位“球头”的精湛技艺带领下,整个红队才保持着不败,随着对方的焦躁以及时间的流逝,机会终于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