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6章 麻衣如雪(一) (第2/2页)
层层选拔出来的人才中的人才;而七郎君以及其它世家门荫时,面对的竞争可只有相同出身的世家哦。” 这话还有些道理。 大唐的科举虽不似明清时那般变态,但其竞争还是很激烈滴。 每年进京参加考试的举大约三四千人,其中参加进士科的约有一千多人,但取中者不过百分之二三,最少的,一科只取十来个人,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四十个。 而能获得进京资格的,上州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竞争之激烈也不亚于千人挤独木桥。 但似崔雅伯这般,参加武官铨选的世家可就不同了,虽也有竞争,但彼此间都是能力差不多的纨绔,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谁也不会强悍到把另一个秒杀掉。 崔八满足了,挥挥衣袖,前往中庭和刘晗商量策论去鸟。 荣寿堂。 老夫人随意的胡坐在正堂上,面前的小几上正放着个小巧的紫铜博山香炉,随着袅袅的烟雾,一股淡淡的木犀香在房间里散开。 “阿姊,萧氏推荐八郎去弘文馆,这事儿您怎么看?” 崔守仁跪坐在下首,一手扶在凭几上,一手则端着个白瓷茶盏,他轻啜一口,状似无意的问道。 “呵呵,好事儿呀,” 问的人满脸随意,老夫人回答起来也极轻松,她嘴角挂着一丝浅笑,道:“我听说圣人封魏公做了太少师?” 老人家虽久居内宅,但对朝堂上的事非常了解。 崔守仁和jiejie相处了六七十年,自是知道阿姊的手腕,是以,听到老夫人消息如此灵通,他并不惊讶。 放下茶盏,崔守仁稍稍思索片刻,道:“阿姊,您的意思是?” 圣人将大病初愈的魏公放到东宫三师的位置上,也就是向朝臣们表态,他虽不喜太重武轻文,但总体上对太还是很满意滴,根本没有要换太的意思。 老夫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继续貌似无心的提了一句:“我还听说,让八郎去弘文馆,是皇后殿下的意思。 崔守仁双眼闪过一抹亮光,身跪得笔直,道:“弟明白了!”崔幼伯不只是崔家人,他还是大公主的女婿,在某种意义上,他的言行脱不了大公主的授意。 老夫人却并没有露出得意或者欢愉的表情,而是愈发沉着的说:“二郎那儿,你多提点些,侯家岂是好相与的?” 尤其是那个没脑的刘氏,简直连先二弟妹的一根手指都比不上,不想着帮二郎看好内院,却整天跟一些乱七八糟的人纠缠,哼,难道她不知道有些事不是她能玩得起的?! 自己作死也就罢了,如今还要拉着夫君儿一起往死胡同里扎,真是个十足的祸害。 崔守仁一凛,忙应道:“是,阿姊放心。” 心里却暗自嘀咕,看来,阿姊很不看好侯君集呀,难道这人真像李卫公所言‘欲反耳,? 老夫人却冷哼一声,“放心?我怎么放心?郑氏那般不知轻重,如何能担得起崔家宗妇的重任?荣康堂交给她,即使我放心,你能放心吗?你敢放心吗?” 崔守仁低下头,不知说什么好,大儿媳妇是过世的妻定下来的,阿姊原本看中的是另一个,结果……唉,是他误听卢氏的话,选错了人,也误了大郎。 老夫人看到弟弟尽白的头发,又有些不忍,叹了口气,道:“崔氏和郑氏世代联姻,为大郎娶郑氏女原本无错,可······这样吧,郑氏也上了岁数,以后就在后堂养老吧。日后我若去了,你只记得,荣康堂的中馈直接交给王氏打理,郑氏绝对不能碰一丝一毫。” 崔守仁听老夫人说得不祥,忙打断道:“阿姊,万不可说这样的话,您、您……崔家不能没有您呀。” 老夫人终于笑了,睿智的双眼此刻满是看破尘世的淡然,“呵呵,你呀,都快八十的人了,还说这种孩气的话。” 剩下的话,老夫人并没有明说,原因很简单——崔家离了她照样兴旺,而她也只是个**凡胎,哪能长生不老? 门外,崔守义行色匆匆的赶了来。 “阿姊,大兄,‘那边,的崔守师派人送请柬来了,说是上元节的时候,邀咱们去崔里赏花灯。” 说着,崔守义将一份大红泥金的帖捧给老夫人。 老夫人打开看了一眼便又合上,问道:“哦?只邀了咱们,还是?” 崔守义摇头,“具体邀请了谁,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听说,这次崔里的花灯会举办得非常隆重,已经有不少进京的举私下里议论,上元节定来赏灯。” ps:额,更新晚了,抱歉抱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