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4章 新麻烦 (第1/2页)
新君登基,各项指令纷纷出笼。 首先,新皇帝尊自己的生母长孙氏为皇太后,册太子妃苏氏为皇后。 第二,议定先帝的谥、庙号等。 第三,安排诸公主、驸马、宗室等进宫哭灵。 当然,新君在给母亲、妻子升级的同时,也给众姑母、兄弟姐妹齐齐升级。 长乐公主升为长乐长公主,增食邑一千户,加上她原有的食邑,长公主的食邑为众同父兄弟姐妹中最多的一个。 魏王已是亲王,不能再升了,皇帝便封其长子李欣为郡王,李欣这个永安郡公只做了不到半年,就升级为永安郡王。 晋王也是亲王,可他没有嫡子,皇帝便封他的庶长子李忠为长平郡公。 可以说,这是一场皇室集体大升级,连受兄长连累被亲爹削成郡王的蜀王也重新封为亲王。 一轮恩封下来,大家都说新君仁厚。 与恩赏同时进行的是议定老圣人的谥号和庙号。 李二陛下文治武功自不必说,可以说除了玄武门这个唯一的污点外,几乎没什么被世人非议的。 所以他的谥号,毫无疑问的是美谥,但问题来了,李二陛下是个文武全能呀,还是秦王的时候就为大唐开创立下汗马功劳,武功什么的绝对堪称一等。 可人家干掉长兄成功上位后,选贤任能、纳善如流、政治清明、视民如子、海纳百川,开创了贞观盛世,文治也不含糊。 所以,到底是定‘文’,还是定‘武’呢。 朝臣们争论了好几天,最终决定还是选定‘文’,先帝谥号‘文’。史称文皇帝。虽然新君想给父亲拟一个文武兼有的谥号,但这年头,谥号大多只有一个字,若是想加字,那就只能让后辈加谥。 望着朝臣坚持的样子,刚刚上任没两天的皇帝心里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叮嘱自己的儿孙,让他们务必给英明神武的先帝加谥。 接着便是定庙号。 这个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异议,李二陛下是大唐第二任皇帝,且又做得非常出色。所以定一个仅次于开国皇帝高祖、太祖的太宗为庙号,再合适不过。 定好了庙号,也就开始着手安葬事宜了。 不过天子之丧可不是几天就能完事儿的。在这段期间,朝臣、宗室和后妃都严格按照新君的安排去灵前哭灵。 其中哭得最严重的便是魏王,世上最疼爱他的君父去了,他伤心也难免。 另外,他也是在哭自己。 太子已经登基。如果自己再想要那个位子,就只能造反了,呜呜……造反好麻烦的,而且还要背负千古骂名呀。 可不造反,新君能饶得过他吗?就算能饶过他,那些辅佐他的僚属、追随他的朝臣们又该如何? 他才不信他的皇帝哥真如表现的‘仁厚’! 望着永远睡去的父亲。魏王哭得肝肠寸断,呜呜,阿耶、阿耶、阿耶。您再撑两年,哦不,哪怕只有一年也好呀。您怎么能这么早就去了?! 看到魏王哭得嗓子嘶哑、精神恍惚,众朝臣也都能理解,看向魏王一家的目光不自觉的就带了些怜悯。 李欣已经成亲。算是大人了,而且他在宫里长大。自幼得帝后亲自教导,聪慧自不在话下,他感觉到众人怜悯的目光,心里一阵酸楚。 就算升了郡王,他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他的身上永远打着魏王府的烙印。 而魏王府~ 真心没有未来呀! 用力咬了咬唇,看了看阿耶有些恍惚的神情,李欣终于下定了决心。 下定决心的还有另外一个人,那便是新晋皇太后长孙氏。 与在灵堂上的哀伤欲绝不同,此刻的她,又恢复了往日的干练。 某个偏殿里,皇太后身着一身素服,静静的站在南窗下,在她身后不远处的角落里,跪坐着一个中年美妇,那美妇形容有些憔悴,眉眼间带着哀伤,但当目光转向皇太后的时候,她的眼中又充满了恨意。 “圣人已经封六郎为亲王,他的嫡长子也得封郡公。” 皇太后没有回头,缓缓的说道。 那中年美妇,也就是曾宠冠后宫的杨妃,哦,如今该尊称太妃了。 杨太妃闻言,轻挑眉梢,唇边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道:“哦?那我妾身是不是要去跪谢君恩?呵呵,圣人,是了,二郎已经去了,你的儿子做了圣人,如今我们母子也要看你们母子的眼色过日子了。” 皇太后听到这满是嘲讽意味儿的话语,并没有生气,依然淡然的说道:“过去你也要看我的眼色过日子!” 杨太妃一窒,没错,人家过去是皇后,又得圣人敬爱,在后宫绝对称得上第一人。 而自己所谓的受宠,则是因为人家不屑搭理自己。 一想到这些,杨太妃愈加愤懑,没错,作为大妇、作为皇后,长孙氏绝对称得上大度,至少比前朝那个独孤氏强太多了。可她就是看不惯长孙氏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