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5章 威慑 (第2/2页)
不说了,单说这州府里的大小官吏,自崔幼伯正式宣布办公后,就没有一个人赶来点卯、应差。虽然那些人在崔幼伯面前说了种种‘不得已’的理由,但明眼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托词。 君不见,那些原该在家养病或是处理要务的官员们,天天按点去郭家报到?! 仿佛鄯州除了州府衙门,又衍生出了个小朝廷。 而且相较于名正言顺的州府,小朝廷的实际作用却极大,目前湟水的政务皆有这里处理、决断。 州府衙门被空置了,新任刺史也被架空了。 可怜崔刺史,上任都半个月了,州府各司、各房他都摸不到边儿。 湟水县城里,不知有多少人在背后默默的同情着新刺史,当然,这种‘同情’还夹杂着些许的幸灾乐祸。 对此,崔幼伯似也有所察觉,可他竟半点反应都没有,这让郭继祖和董达得意的同时难免有些失落。还隐隐有些气恼——奶奶的,就这么个样子货,当初居然也打了自家的脸面。 尤其是郭继祖,他既享受自己对崔幼伯的碾压,又暗中期盼崔幼伯有所动作,唉,崔幼伯若不动,他就抓不到对方的错处,抓不到错处,那他想取代刺史的计划便不能实施。 真是矛盾呀! 许是受这种矛盾思想的影响。郭继祖的心有些扭曲了,他变本加厉的给众官员施压,力求让崔幼伯在湟水颜面扫地、没有任何威信可言。 这不。原该前去拜会新刺史的三位县令,他们没有去州府,而是半遮半掩的来到了郭宅,与一干州府的官吏商讨秋收等示意。 郭别驾照例坐在正堂主位,三位县令和众官吏则分列两侧。全都是一水的小胡床,看着倒也整齐。 郭继祖目光扫过在场的诸位,见只除了梁轲、虞朗以及两三个不重要的文书没到场外,鄯州治下在编的、不在编的官吏悉数赶到,对于众人能这般畏惧自己,他非常满意。 轻咳一声。郭继祖开始正式处理政务。 不得不说,郭继祖在这一方面还是不错的,正如先帝所评价的那般。这老匹夫或许嚣张、或许没规矩,甚至还屡次跟上峰掐架,但他从未耽误过正事儿。 在他的治下,鄯州不能说有多么繁荣吧,至少百姓们的生活还是太平、安乐的。 每年春耕、秋收的工作。郭继祖也都安排妥当,吏部大考的时候。他也能混个‘中中’。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郭继祖与历任刺史的争斗中,他从未拿国计民生的要务做筹码,也从未犯过背叛国家、盘剥百姓之类的原则性错误,是以,每每有人弹劾郭继祖,先帝总能一笑视之。 听完县令们的回禀,郭继祖满意的点点头,“诸君辛苦了。再有几日,待秋收全面结束,咱们也该集中训练府兵了,所以三位回去后,定要清点好兵役的人数,切莫——” 他的话还未说完,门外便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其中还夹杂着断断续续的说话声。 郭继祖不悦,扬声喝道:“什么人?难道不知我与诸位郎君在议事?!” 若是放在平常,听到这样的呵斥,外头的人早就吓得退到一边求饶去了。 但这回,门外的小厮似是吃了雄心豹子胆,竟直接推门闯了进来。 郭继祖大怒,正欲厉声喝骂。那小厮已经跪倒在地,急声道:“回禀别驾,出事了,程家往京城运送的湖盐,途经湟水山谷西侧的荒谷时,遭遇悍匪……” “什么?” 郭继祖腾地一声站起来,快走两步,来到那小厮近前,一把抓住他的衣襟,厉声道:“你说什么?那些不长眼的匪寇抢了谁?” 小厮被硬生生的提了起来,他垫着脚尖,艰难的吐出几个字:“程、程家!” 嘭~ 郭继祖松开手,小厮瞬间跌落在地上,只摔得他呲牙咧嘴。 郭继祖却顾不上这些,忙唤来一个机灵的小厮,命他骑快马赶往折冲府营地,希望还能赶得及,至少也要让董达把证据抹干净了。 但,郭继祖没想到的是,崔幼伯早已命人关闭了四个城门,没有刺史的亲手签章,谁也不能出城。 糟了,糟了,他最不愿看到的情况终于发生了。 直至此刻,郭继祖才知道自己上了崔幼伯的当。 什么软弱可欺,只不过是人家的计策。 好、好个会算计的崔肃纯。 其实,郭继祖还是把崔幼伯想得太纯善了。 第二天清晨,郭家的门房打开大门,准备打扫的时候,一抬头,却看到自家门前不远处的空地上,竟竖起一根高杆,杆子上则挂着一排血淋淋的人头…… PS:谢谢15335226216亲的小粉红,那啥,容某萨再啰嗦一句,求订阅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