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玄青五】第11章 三春行乐在谁边 (第2/3页)
水绿色团领袍,腰横羊脂玉闹妆,素白罗裤,香羊皮软靴。头上束了只小小的瑞莲银丝结条冠子,通身的男装扮相,我当然不指望跟花木兰似的以假乱真,纯粹是为了骑马方便。不过他故意用这称呼…… 周更点头附和道:“正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方是我辈所为!” 莞尔,言已至此,我再沉吟倒象拿乔,当下含笑抱拳。效颦帅哥行了个礼,“承蒙邀请,却之不恭,那就叨扰各位了。” 柳池位于京城西门外。大约属汴河系的水域,放眼看去。但见百顷澄潭,水烟凝碧。光照时浮金碎点,风起处皱斜横。沿岸弱柳扶风舞,小桃蘸水开。粉蝶轻沾飞絮雪,满湖飞燕趁杨花。 我随着他们上了一只双缆黑漆平船,上船时杜居然要扶我,笑,我还怕风大些把他吹进水里呢。两名青衣小童打起紫帷幔帐,进到舱中,我们围着一只黑漆矮桌坐下,童儿上了些茶酒细果。舱前舱后挑了缬纱幔,两侧轩窗卷了斑竹帘,一时清风流溢,四面通透,湖光水色尽收眼底。 艄公一棹点在岸上,大船破开浪,稳稳滑向湖心。 日暖风恬,水氲清润,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崔文远和周更饮酒,杜陪我喝茶,他们把酒临风,谈诗论文,渐渐就开始评点起当世的才子佳作,我听了听,还好,没有文人相轻,笑。 这时代,若论文艺之盛,当属后蜀和南唐,这两个割据政权偏安一隅,统治者沉湎于歌舞伎乐,上行下效,因而曲子词十分盛行。此时后蜀成书已近二十年,南唐也有二李和冯延巳,软媚香艳的闺情之作是当今社会的普遍口味。 我听他们聊地不外乎是吟风弄月的题目,绝不涉及国计民生,暗想,果然是文人式的闲情逸致啊。崔文远谈锋甚健,是清谈的主力,周更初时话少些,渐渐也谈笑风生起来,杜温柔沉静,只偶尔插话。 此时他已摘了帷帽,眼波比外面地水波更加湿漉淋漓,在那两人的高谈阔论中,他半垂着眼帘,朱唇微动,几不可闻地吟哦了一句,柔软的浅笑略带忧伤。 我仗着耳力好,听出他吟的是“今日何日兮”…… 窗外,碧空如洗,翠湖如镜,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远和周更聊得兴起,二人相对抚掌大笑,崔文远从桌上拾起一根牙箸,“叮”、“叮”地敲打着盘盏边缘,清声唱道: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嫣,醉卧春色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唱罢纵声大笑。 周更也以牙箸击节,接口唱着: “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君前对舞春风,百叶桃花树红。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歌毕笑吟吟瞧着杜,杜清浅一笑,柔声开口: “罗袖,罗袖,暗舞春风依旧。遥看歌舞玉楼,好日新妆坐愁。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呃,这家伙一开口就是这种调调…… 在周更开唱时,崔文远已丢开筷子,从怀里掏出了不离身的翠玉小笛,和了格律,一个柔滑的切入,清越的笛声凌风而起,旋舞着在水面上荡漾开去。 待几阕<三台令>唱罢,崔文远倒像是还未尽兴,只听旋律一变,又换了另一曲。 这一曲一反刚才的调笑娱乐,曲意朗峻,清迈不群,我闭目倾听,只觉心神随着那曲声御风而行,飞跃高山,跨跃长河,脚下是翠峦耸秀,头顶是青玄长空,顾盼烟波暮霭,身侧云鹤霞红…… 嗯,这个崔文远对狎妓地态度虽然让人鄙视,但若只论吹笛,已是出了凡俗…… 忽听对座的周更曼声吟道:“高岫留斜照。归鸿背落霞……” 一惊睁眼,周更摇头晃脑,完全沉浸在笛曲意境中,似乎。不是专有所指…… 平湖中似被投了一颗石子,啵的一声,涟漪轻漾,一层层散向远方。 杜敏感地轻声询问:“烟烟?” 收拢心神。转头对他微微一笑,“崔文远的笛子吹得真好……” 猛听远处有人尖叫:“官人!莫要再逼迫奴家!”又有女子嘤嘤地哭声:“今日花魁jiejie身上不爽利,大官人可怜见则个,饶过jiejie这一遭罢!奴家代饮了这杯可使得?” 笛声戛然而止,崔文远满脸不豫之色。 只听一个男子大笑道:“代饮么……倒也无妨……” “谢大官人!” “且慢!嘿嘿……若你是花魁娘子便着由你饮!哈哈哈哈!小娘子恁地急性!” 男子的狂笑声里。杂着女子地哀哀哭告。 蹙眉望去,石矶后驶出一艘画舫,三、四个华服男子站在船板上,一个女子立在船头。纤弱的身子被风吹地左摇右摆,似乎随时会掉下水去。再看那几个男人脚边,两个女子正伏在地上哀告啜泣。 不由走出船舱。 看船头那女子。银丝纱衫半掩着香肩,石榴红围裳裹了柳腰。捻金花绣地桃红笼裙下,牙白香画若隐若现。这女子背对着我们,看不见容妆,不过可以看到她头上高挽着宝髻,簪花满头,以这装扮风格似乎不是良家,虽是背影,也颇见风流体态,大约就是他们说地花魁娘子了。 只听那女子泣道:“适才奴已强吃了几盏,实是再吃不得,官人罚抚琴唱曲,奴家无有不从,既已罚过,怎地这酒还要吃呢……” 为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