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8 再见云腾门 (第2/2页)
真心不错。农科院的副所长,那可是国家的铁饭碗,为人又谦和,这样的人,咋到了这个年龄还孤家寡人着,这些老者都想不通了。 做父亲的趁机绕过了儿子,走到了老人们那张席子的面前。 席子被整齐地卷了起来,收口处还没来得及封上‘精’致的绸缎边,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张席子,看得于善洋两眼发亮,他的手‘摸’在了席面上,手中沁凉且暖手。 再看席子上的藤条,如粹了油,每根都光亮饱满,席子完全没有空隙,厚度约莫只有两公分厚度。看着比一般的席子厚很多,可是整卷席子拎在了手里,轻若无物。外表的厚而重量轻,编织的细密却有很透气,完全相反的几组形容词,用在了同一张席子上,竟是一点都不矛盾。 “爸,”于纲好不容易才劝退了那些好意做媒老人,却发现父亲怔怔着,手里拿着张席子。 “这张席子是老人院的人编的?”那可真是大师之作了,于纲还没见过剪裁下来后还如此‘精’致的紫藤。 他不懂编织,可是他懂得植物,用来编织的席子,大多是需要加工扎染过的,编织眼前这张席子的藤料,是纯天然的,由里到外,都透着生气,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是‘毛’老头带来的小姑娘编的,这手艺,真是让人眼红。你说才是个半大的孩子,怎么就会这么好的手艺,该不会是打娘胎里就学着编织了吧,”老人们都是‘交’相称赞着,“这会儿跟‘毛’大竹去看店面了,那孩子可懂事了,来之前,还送了我们不少自家种的番薯呢,中午吃饭时,我儿子那么挑嘴的人都说那些番薯好吃呢。说起来,和小于你上一次拎到老人院的番薯是一个味的。” 一个味的番薯,于纲想起了什么,急忙问道:“那个小姑娘是不是十几岁,个头高挑,样子‘挺’讨喜的?” 从上一次他在京西农贸买了番薯后,后头就一直忙碌,想到了周末去买番薯时,听京西农贸的那些摊主说,卖番薯的夫妻俩回老家去了,还说他们要在市区‘弄’个店面,以后就去那里买了。 “就是长那个样子的,是个嘴甜的孩子,爷爷长‘奶’‘奶’短的,我老头都好久没被人逗得那么开心了,”几个合不拢嘴的老头老太乐呵着。 “他们去了哪里,阿纲,既然是你认识的,我对编这张席子的人也是‘挺’好奇的,不如就一起去看看,”于善洋见儿子一脸的‘激’动,能让于纲这般‘激’动的异‘性’,除了梅念外,于善洋还没见过第二个。 “是要去找找她,我要和她买些番薯,做下试验,早熟质量又好的番薯品种如果可以在全国推广,对农民的帮助还是‘挺’大的,”见儿子于纲满脑子都装着工作,于善洋苦笑着摇了摇头,只是再看到那面黑紫藤席时,他又不知觉怔住了。 “就在‘毛’老头那家凉席店的附近,说是那里有新出租的店面,你们父子俩去找找应该就能碰到了”。老人院里的老人们提醒着。 本来小鲜还想在老人院再等等的,只是‘毛’大竹临时得了通知,说是找到了供农庄使用的番薯特产的店面。 ‘毛’大竹答应过丰兴会帮忙想法子让延庆农庄的产品进超市。当时他想通过些关系,让农庄的番薯和加工品能进几家连锁超市,可在超市那边一问,现在的上架费就不是个小数目。 撇开那笔上架费不算,大一点的超市都要提供生产加工证,专‘门’的产地证明,这个那个的农‘药’残留检测报告。 一系列的各类证明和报告都是手续复杂的事,全部办好,都要何年马月了。 ‘毛’大竹一琢磨,干脆就和他那样,租个合适的店面,虽说房租什么的要费一些钱,还要‘弄’个经营许可证,可那些手续比起进超市的手续要简单的多。 事后只要雇个人看店,东西往那一摆,好东西还怕没人买? 现在卓枫夫妻俩还没回来,‘毛’大竹就带着小鲜先去看个大概,具体的事情还等着卓枫夫妻俩回来看过了,再拍板。 ‘毛’大竹的店面位置不错,而且是早七八年就租下来的,那时候凉席店附近也没啥店铺,房租也很便宜。‘毛’大竹和房东签了十年的合同。后来区政fǔ搞商业街开发,那一带的店铺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出来了,价格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小鲜和‘毛’大竹在商业街绕了一圈,看中的店面要么就是价格太贵,要么就是位置太偏僻,两人在店铺里坐着,歇口气,商量着具体要找哪间店面好。 于善洋父子俩就走进了店‘门’。 哆嗦,连着两周近乎于果奔了,各类数据触目惊心中... 票子人气啥米都没有了, 唉,粉嫩嫩的各类票子,也没影了,抹眼角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