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道场_19、向使当初身便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向使当初身便死 (第1/2页)

    第二天上课,张易讲现代战争史,没有照搬原来的讲义,而是只讲了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

    “这一课,我原本的讲义被我丢开了,我只简单讲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这个历史人物,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为此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书呆子。

    13岁时写下对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很有雄心壮志,但是内中的勃勃野心也昭然若揭,寥寥十字,和楚霸王的彼可取而代之豪气无二。

    他两次科举都没有考上,就开始从军,还作诗《言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等他从军后,很快在三韩崭露头角,23岁时平定了壬午军乱,被称为司马。两年后,又击败了东隐军队,平定了甲申政变,打退了东隐的渗透势力,粉碎了东隐趁后金朝廷和法兰国战争之际,谋取三韩的企图。当然这只是推迟了东隐对我国战争爆发的时间。

    他26岁作为钦差坐镇三韩,曾上书把三韩变藩国为省,请求让自己在三韩练兵,来抵抗罗萨和东隐在三韩的渗透。他当时看到这两个国家对三韩的争夺,也拿出自己的意见,不过这个意见太直率,朝廷贵族驳回他请求,如果他请求派一员上将来镇守,或许更容易成功。

    随后他就坚持让三韩国王,按照藩国礼仪迎接上国钦差对待他,明确后金和三韩的宗藩关系。随后他把持了三韩大权,一直在左右三韩政局。在这一阶段,他应对得不够好,既然看到危机,只对三韩施加影响,并没有做什么军事准备。当然我也是马后炮评论一下。

    后来,东隐强制三韩大米输出,导致了三韩的东学党起义,而李朝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请求上国出兵援助,后金只出兵2500登陆三韩,东隐见到有机可乘,立刻出兵一万登陆三韩,在谈判中突袭三韩王宫,挟持国王,解散政权,35岁的他黯然离去,靠化妆逃回国内。

    两天后,东隐海军不宣而战,进攻后金舰队,全面引发两国间的甲午战争,后金陆军入朝17000人和东隐陆军16000人,激战于平壤,在双方各有损伤,战局胶着时,后金主帅叶志超贪生怕死,树白旗下令撤退,后金军队撤退后,东隐军队并没有追击,而是绕前埋伏,结果后金军队受到重创。

    东隐军一直追击到鸭绿江,导致后金不仅完整失去三韩,还影响了战局。紧跟着东隐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伏击后金军的舰队,挑起主力决战,并击败了后金水师,平壤、旅顺和威海被东隐军血洗。这三个地方的粮饷和步枪子弹,以及上千门大炮和几十万发炮弹,让捉襟见肘的东隐军一下子阔了起来。以后才有了底气去抢东北。

    这里我说个假设,只是战略推演,如果当初他意见被采纳,在三韩练兵十来年时间,不管是哪个主帅,屯重兵于三韩,那么东隐就会被压制,也许就没有甲和午战争了。

    这说明他还是有战略眼光的,不过年轻气盛,做事直接的性格,并没有处理好这种关系,也说明他并不希望其他人来练兵。说穿了,他还是没有重视。而且他要练兵的目的,也是为了个人的发展,在受到压制时,选择隐忍,这说明他的政治野心很大。

    等他终于有机会练兵了,全部采用普鲁国军官训练新军,这是后金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他创立的速成武备学堂,是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训练了近1万名军官,产生1600多将军,而这些人又去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他除了在军事发展上有贡献,在新政上也有建树,在发展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工业、农业、商业三者并重发展,尤其对虞夏的工业化有很大贡献。

    他出面筹钱,督修了虞夏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3年间,民族资本兴建的面粉厂、火柴厂、卷烟厂、造纸厂以及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