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1 内应引发的改革 (第1/2页)
刺客的问题虽然完美解决,这件事带来的后果却是在整个长安城、乃至全大隋都影响深重。 杨翁文采斐然,乘热打铁写了一篇,将王氏的谋朝篡位和丧心病狂刻画的丝丝入扣,又将盛康帝和皇后白龙鱼服一心为民、遇刺时临危不‘乱’奋勇杀敌的形象塑造的生动形象。 这篇数千字的,随着帝后为百姓们青黄不接时接济的粮食一起流向民间。一时间百姓们对王氏的痛恨和对帝后的推崇都达到顶峰。 清明过后,崔元启带领的整个礼部忙的不可开‘交’。 那些过了童生试的学子们开始去书院上课,先生们都是临时找的,好几个还是由礼部和翰林院的大臣兼任,就连杨翁的几个兄长也被找了来代课。 书院的课本都是统一印刷下发,分科很细致。书院首次有了文科理科,书院进‘门’处做了一面告示墙,将不定期张贴书院动向和考试‘花’名册,前一百名将榜上有名。 开学日是在四月六号,学子们穿着整齐一致的青‘色’直缀,头戴同‘色’书生帽,连书包都是统一发放的,到了告示墙前,发现贴了一大张告示,站在前面的正在大声朗读。 此次分科,将文科理科说的很清楚,要学的东西也不同,本来大隋科举也要靠算数,不过占比例很少,多还是文科类。 三郎和慕扶疏都知道。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除非从入学开始就教,不然就短短数月。根本不可能将理科学好。但是时间不等人,朝廷缺少官员。只能在矮子里拔长子,大不了等他们考了功名做了官后再进行培训。 学子们自科,毕竟那是他们的长项。那些无奈选择理科的都是对文科把握不大的,只是今日他们垂头丧气的选择理科,来日却是万分庆幸了。 文科生多,考中后职位却少,而理科生少,职位却多。这样对比下来,却是理科生占先了。 那个倒霉的两次伤到脚的周郎,在帝后的关照下再次有了特权,允许他由下人抬着去上课。这名叫周家明的学子很是兴奋,在知道了杨三郎就是皇帝后,不厌其烦将自己和帝后的两次邂逅在同窗面前说了数遍,在大家的‘艳’羡中,最终被一个心思缜密的同窗一语道破关键:“若不是你那一声喊,此刻哪里知道谁是皇帝?” 于是周郎郁卒了,同窗们看他的眼神也从崇拜变为同情。这智商。真叫人捉急!整个大隋,除了皇帝,哪里有敢自称杨三郎的? 刺客事件引起的后果很严重。慕扶疏被杨惟爱禁足了。崔崇瑜特意进了一次宫,很委婉的表示了长公主殿下气的肚子疼,希望她在胎稳之前不要出去‘乱’跑,还有就是关于那奇怪的发出脆响的武器,也很隐晦的提醒她不要随便拿出来。 别人可能不清楚手枪的威力,崔崇瑜却是知道的。 收尸的时候,那六个一枪爆头的人惨不忍睹,前额一个小‘洞’,后脑却都炸开了。崔崇瑜严令此事不许泄‘露’。回去后自然是告知了杨惟爱和杨翁。 三人商量过后一直认为那是神仙给大娘的防身利器,这东西要是落在别人手里可不得了。威力不亚于那些炸‘药’包。 慕扶疏回宫后也并不是真的被关起来,而是乘机肃清后宫。太监宫‘女’们该放出的放出。有问题的一个不留。 通风报信的人职位不低,还是和喜公公同年进宫的。当年王氏迁都时他留了下来,原以为要老死宫中。却不料有人主动联系他,说知道他的宝贝在何处,并将他二十年前进宫时签的封在放宝贝的盒子上的封条给他看,威胁他将帝后何时出宫的消息透‘露’出去。 太监的宝贝,顾名思义,自然是切下来那条。 大隋宫中的太监分两种,一种是买进宫或者是罚没进宫,由宫中刽子手净身的,这种太监都是去蛋蛋的。还有一种是自卖自身,自己在宫外去了势的,那就是真的切掉小兄弟了。 原因便在于宫内的侩子手有经验,只切蛋蛋便能达到效果,若是宫外自卖自身的,切蛋蛋却无用,内监是不会认账的,生怕万一没处理好,还有能力。追究下来可是连内监正都要凌迟的。 这个太监受了刺‘激’,本以为自己的宝贝在宫变中已经被烧掉,现在有了宝贝的下落,自己死后不会五体不全,下辈子投胎能做真男人了,立时便将他们出宫的消息传了出去。 也就是说,在这个太监眼里,帝后还不如他那根陈年宝贝…… 自然,事后这太监分分钟就被处死了。 慕扶疏本来就觉得太监这种物种很畸形,现在又出了这种事,自然要借题发挥。在清明节过后第一次大朝时借题发挥,不外乎就是自己和皇帝的命还不如太监割下来的宝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