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5 万寿节和二十冠礼 (第1/2页)
五月的乡试和童生试一样,还是在天一书院举行。而全国各地的乡试也同时举行。 乡试原本是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今次是开的恩科,又因为已经多年没有科考,只能匆匆挤在一年里考完。童生试剩下的人不多,能过乡试的想来也更少了。 有着先前童生试打底,乡试时考生们井井有条,没有再出大问题。之前有联考几天晕过去的也没有出现,连中午那难吃的窝头也全数吃光了。大家可还记得童生试时有那么几个人将窝头扔了,结果被巡场官看见,被剥夺了生员资格呢! 五月底分数出来,长安城通过乡试的共有二百二十人,整个大隋也不过一千八百多人,这还是已经多年未考且此次题目并不难的结果。 看着那些通过乡试正式成为举人的卷子,三郎和慕扶疏都有些沉重。 长安城此次举人比例占的比较多,那也是他们在书院系统学习的结果,很多试题都是先生讲过的。此次考试是统一出卷,长安的偏难些,就是这样,中举的人也不多。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接下来就是会试,原先是在‘春’季的。如今定在了八月,此次将会考出五百名贡士,比往常要多两百名。 原因之一是多年未有科考,二就是现在可用的官员太少。如果按照每个府县缺少的官员平摊来看,至少有六百个缺口,但又不能放水太过导致良莠不齐,还是只能控制在五百人左右。此次同进士的名额要比往年多一倍了。 六月初,各地捷报频传:‘春’季发下的良种都长势极好。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收割。像油菜‘花’生之类的,朝廷已经将榨油之法分发到油菜丰收的各个府县。以前只吃过猪油和芝麻油的百姓们这才知道,原来‘花’生和油菜也能榨油的。 而一直担心的干旱问题,也在几场‘春’雨后土崩瓦解。原先朝廷发文到适合种植双季稻的地方的文件,也从一开始的不被信任到现在被事实说服,百姓们开始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农耕中。 粮食问题渐渐解决,原先对于百姓们来说价钱很贵的粗盐也被平价的细盐代替,三郎登基短短半年多,已经受到大隋百姓们的顶礼膜拜,大家都认为这个皇帝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从此后只要是朝廷传达的‘精’神都执行的一丝不苟,堪比洗脑。 进入六月,慕扶疏怀孕已经四个来月。肚子也大了起来,太医说她很正常,没有像杨惟爱那样怀有双胎。 六月还有一个大节日——万寿节,也就是说三郎的生日就在六月。 皇帝的生辰称为万寿节,不管是宫中还是民间,都是个很大的节日。这一天全大隋的百姓都要为皇帝的生辰庆贺,大臣们不管那天是不是大朝,都要赶到宫里给皇帝行大礼叩拜,并且送一些礼物表示自己的心意和对皇帝的爱戴。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拍龙屁。 三郎五岁之前的生辰都是‘奶’娘胡‘乱’给他过的。经常就是添一个荤菜意思意思。 五岁之后跟着杨翁住在林家村,杨翁自己生辰都记不得。又是一个大男人,哪里还会想起为小孩子过生辰? 认识慕扶疏后,每年生辰都是做一大桌饭菜大家一起庆祝一下,慕扶疏再给他准备一份礼物。有时候是书本有时候是衣服,正经的举行什么庆祝宴会是没有的,就连慕扶疏自己的生日都因为是在中秋,也不会刻意去过。 而今年不同,一是因为三郎现在是皇帝,二是他今年正好是二十,而古人二十是为弱冠之年。 弱冠是指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虽是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 二十弱冠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二十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几岁的年龄为弱冠,不能用于‘女’子。礼记也有云,二十曰弱,冠。 男子弱冠时,一般贵族士子都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就算是家境一般的,也回在村中祠堂举行冠礼。 冠礼都是由父亲主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