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23 科技文明的开始 (第2/2页)
卷完毕,通过答题卡是的号码就能找到举子的名字。 而考官阅卷的时候,答题卡上的号码是封住的,要么考官熟悉考生字体,否则是不可能在批卷过程中作弊的,且这次阅卷也做了改进,那便是流水线批卷,每个考官负责一种题型,一张答题卡批下来至少要经由八位考官,就算学子们要买通考官,一个两个的也不那么容易,更别说要买通那么多,且还不一定能阅到他们的卷子。 周翰林也是此次出题者之一。他家中有个孙儿入了会试,一般情况下不会让他出题的。但是周翰林出了‘门’的耿直,从帝后到底下的大臣都愿意相信他。对于众人的信任,周翰林恨不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铺盖一卷就住进了翰林院。 不管周郎君是狗屎运还是吉星高照,反正这次他是进了会试的,且很巧的和文家的文嘉昊文嘉期住了一个宿舍。 天一学院的宿舍有双人四人六人八人四种,这是按照学子的年龄所设。小一点的就八人六人住一间,大一点的就四人二人住一间。这些宿舍都是由几个房间和一个客厅组合起来的。房间自是宿舍,客厅却是给学子们温习功课和接待客人的。 八人六人的宿舍都是高低‘床’,也就是双层上下铺。屋子里除了‘床’铺就是衣柜。‘床’上有活动的书桌,用时放下来,不用时可以固定在墙上。 衣柜都是带锁的,上层放杂物,下层放衣服,还有两个‘抽’屉。这些柜子都是靠墙做的,深度宽度都可以,一个人用绰绰有余。 客厅里按照房间的‘床’数安放着书桌,长方形带书架,下面还有三层‘抽’屉,椅子是靠背的,家境好的还能在上面加个棉垫什么的。 靠墙还有一圈儿转角木沙发和一张茶几,客厅和房间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浴室,里面有莲蓬头和‘抽’水马桶。热水是通过大锅炉接过来的,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有热水输送。 现在慕扶疏和三郎最想的就是将电发明出来。橡胶树有了,就等于有了塑胶塑料,有了塑胶塑料就有了电线,有了电线就能接上电灯,用上电灯就不必再用蜡烛油灯……没准以后还能发明各种电器…… 发电机这种东西吧,其实这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主要是前期投入比较大,慕扶疏打算在日本县大捞一笔,谁叫那里银矿多呢?还有印度,据说原先的国王赫尔曼驾崩了,现在是他儿子继位,此次就是用这个借口没来朝贺。慕扶疏觉得这都不是问题,等她出图纸的大船造好了,带上十几把抬火炮,一准能装几十船的宝石回来。 印度可是几十年没有纳贡了! 古人的智慧绝对不比现代人差,慕扶疏拿出来的图纸他们都能看懂大半,不懂的地方也和原料缺失有关。 比如电灯,现在玻璃的制作方法已经被掌握的很纯熟。灯泡外壳可以用吹制的方法做出来,但是灯泡里面的钨丝怎么做?怎样‘抽’真空,这些都是问题。 其实一开始的灯泡里面用的不是钨丝,而是炭丝。就是用竹子烧成炭后做成的炭丝。炭丝虽然可以作为灯丝使用,使用寿命却不长,很容易就烧掉。而钨丝就简单得多,就是将钨条锻打、拉拔后制成的细丝。 钨是属于有‘色’金属,也是重要的战略金属,钨矿在古代被称为“重石”,而中国就是产钨大国。钨矿大体上分布于中国南岭山地两侧的广东东部沿海一带,尤其是以江西的南部为最多,此外,江西的大余、都昌、湖南的汝城、安化、临武、资兴、荼陵等地;以及广西和云南、四川、福建等省也有钨矿资源。 虽然钨丝的打造有些困难,因为灯丝是及细的,但是古代的手工业发达,和现代人用惯机器不同,他们都是习惯手工铸造的。现在先可以用手工打造钨丝,等以后再慢慢发明机器锻造钨丝。 慕扶疏和三郎相信,只要找到原料,加上细致的图纸和详细的解说,没有什么是造不出来的。 当然,飞机火箭之类就不要想了。 会试考试时间也是一天,因为题目比较多,开考时间延长,这一天的考试中间是没有时间用膳的,每个考生在进考场的时候都会发两个大‘rou’包和一壶水,中间不得进食自带食物。Q ps:鞠躬感谢a羽之灵同学投出宝贵的粉红票! 你对清水绝壁是真爱……好感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