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余韵和过往 (第2/2页)
九娘最终饮恨。 如今,此事由辛豹终了,亦算是一种定数。 清晨的帽子胡同又渐渐热闹了起来,而今天帽子胡同最大的八卦不用说,肯定是宋老司狱跟城隍爷喝了杯茶的事情。 宋老司狱在人们的嘴里已成了同包青天一样的人物。 日审阳,夜审阴的。 于是宋老司狱的传奇故事又多了一桩。 ……………… 午后,因着前几天的降温,此时虽然有太阳,但并不觉得热。 阿黛家两进的院子里。 前进的大厅里,王九娘牵着小正官恭恭敬敬的给王成行礼,王成拿出当初王爹准备好的礼物递上,那王九娘也拿出准备好的礼物给阿黛。 王九娘今年十七岁,阿黛十六。 “好了,好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王九娘认亲,王成终于完全了老爹交待的事情,心情大好。 随后几人才说起京城王家这些年的坎坷。 说起来,正如阿黛爷爷那时所预料,王继祖本人是举人,再加上颇有经商天份,另外京城之地,王家倒底也曾是仪宾府出身,也还是有一些人脉的,再加上机遇不错,有一回王继祖碰巧救了一个西域僧。 那西域僧在西域诸国颇有声望,其时,在京城,西域珍宝风行一时,王继祖立刻抓住这机会,跟着西域僧跑了一趟西域,打开了西域的商路,立时,京城王家家势便有了蒸蒸日上之势。 可就在九年前,王继祖的弟弟王继汉带着人去西域进货,回来时遇上了马贼,整个商队被屠杀干净,这对于王家来说是一场灭顶之灾,损失了大批货不说,更重要的是整个商队人员的死亡扶恤。 这场灾下来,王家家资几乎全被榨空,偏这时,京城开始流行时疫,王家家资本就空了,又染上了时疫,家里的人大多都在这一场时疫中死亡了,最终就只活下了九娘和正官儿。 一边,二妪边说便抹着眼泪儿。 九娘和小正官也是两眼红通通的。 便是阿黛听着也有些酸楚和唏嘘。 王成一个大男人也红了眼眶。 “这么大的难处,当初怎么也不让人带封信回钱塘?”王成道。 “当时事儿一桩连一桩的,哪里顾得上,毕尽天遥路远的,远水解不了近渴。”二妪道,这些事情,九娘当时还小,并不是很清楚,反倒是二妪门清。 “对了,昨天那赌场的大场头说高家看中了九娘,当时九娘听闻高家,神色甚是气愤,不知这高家是什么来路?”这时阿黛问道。 对于这个高家,阿黛心里早就有了疑问,先是听二妪和王九娘说起,后又有李晴岚被高家毁婚之说。 虽说不知道此高家是否彼高家,但阿黛心神之间,总觉得这两者应该是一个高家。 而听阿黛说到高家,二妪和王九娘也都一脸恨恨。 “高家就是一只白眼狼,当初高家在京城不过是一家破落户,后来我王家走西域货发了财了,高家求上门来,老爷是仁义之辈,不但借了银子给他们做本钱,还指点了西域的商路给他们,后来他们也跟着发财了,两家常来常往的,关系很好,当初曾戏言结儿女亲家呢。 可等到我王家出了事后,以前受过王家恩惠的,多多少少也都有表示,可高家只当不知,后来几位老爷少爷病故,连下葬的银子都没有,夫人想着当年王家曾借给高家八百两银子做本钱,这银子一直没还,夫人想着去要些回来,不用全部,要个一半也好给老爷少爷风光下葬,可没成想,高家根本不认,还说夫人想讹高家,给了夫人好一顿冷脸,夫人回来气的吐血。 “该死的,岂有些理。”王成听着,气的跳将起来。又问道:“那借钱可以凭据?” “哪里有凭据,老爷自个儿是个仁义之人,只当这世上人人都跟他一样的仁义,任谁来凭着一张嘴就能要些好处去。” 得,阿黛明白了,这京中的王家族伯说到底跟自家大哥是差不多的性子。 大哥这些年也是有爹娘和她几个看着,才没做成那人傻钱多的。 “那这个高家可是京中传言那跟李家毁婚的那个高家?”阿黛又问,这个李家自是李晴岚。 李晴岚家虽不算豪门大家,但也是诗书门第。 “可不正是。”一边王九娘恨恨的道。 “对了,成大哥和阿黛meimei这回来京城是做什么事情?”高家倒底是让人不愉快,王九娘说了几句,便岔开话题,问起钱塘王家突然来京城的事情。 说起这个,那王九娘又想起她请神时,有人让她问问神仙那成为恭王世子妃的钱塘王家女是个什么天仙样儿的,于是王九娘便又补问了句:“阿黛meimei可认得钱塘王家女?” 王九娘这话一句,王成和阿黛都乐了,便是一边来继续的胡二嫂也笑眯了眼。 “九娘姑娘,这钱塘王家女不就在你眼前嘛。”胡二嫂插了一句话道。 王九娘先是一愣,随后才猛的睁大了眼睛:“阿黛,就是传说中的钱塘王家女?” “要不,你说我们好好的跑京城来干什么?”王成在一边道。 王九娘觉得自己有些在做梦的感觉,她觉得,阿黛这事咋比她请神还传奇呢。 ……………………R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