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三章 秦大业的报答 (第2/2页)
一颗心了。 高兴之余,她不由又多嘱咐秦乐文几句,要他趁此机会好好跟秦大业一起读书识字,所谓“立身先立学,立学先读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再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需眼到、口到、心到”等等,等等。 难得有这机会,凤翎劝读的话说了几箩筐,也不知秦乐文听进去了没有,只见他点头倒是点得挺勤快。 过几日见着秦大业,凤翎又向秦大业嘱咐了一番,让两人习武之余多读书写字,再让他帮着督促秦乐文,别没事一天到晚的往外疯跑。 秦大业信誓旦旦的应下,冲秦乐文挤眼,秦乐文立时现出一副苦不堪言的表情。 三人又笑作一堆。 秦铁柱将礼物全归给了甘氏,甘氏又分成几份,往各屋里送了。再从里面挑出些布料子来,先替秦乐文做了几身新衣裳。 六月初一。秦乐文便辞别家人,到秦家走马上任去了。 没了热闹的秦乐文。凤翎顿时觉得家里空落了许多。 好在秦大业家和秦家一个村头一个村尾,并不算太远,秦大业也不是能在家闲得住的人,总带着秦乐文往外跑,所以每几日总能与凤翎见上一面。 八月秦家又热热闹闹的将秦显文与翠英的喜事儿办了。 翠英过门后不久,外婆离世。翠英便一门心思的在秦家侍候,手脚又勤快,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的轻重活儿,甘氏得以从繁重的家务事里脱身出来。就连罗氏也难得的露了笑脸。 凤翎做的针线在镇上的绣庄卖得如火如荼。等甘氏和翠英手艺好了些的时候,也能替她打打下手,接做的量也更多起来。 初时她还头疼秦乐文不能再陪她上镇上交绣品,收钱的时候就没法再私藏一些。好在齐氏像知道她的心思似的,从不管她收钱点数的事儿,有几次甘氏问起,齐氏还挤着眼替她圆谎。 于是凤翎更放心大胆起来。这些绣品在给秦家带来不错收入的同时,凤翎自己的手头也逐渐宽裕。 秦家的日子似乎越过越红火。 这些私房银子暂时用不上,凤翎便将它和那些书一起藏在南山小屋的地底下。一直平安无事。 曾经有过丙次,凤翎发现她绑在门上扣环上的发丝不见了,门脚边的小树枝也被踢得乱七八糟,甚至有一支被踢到了屋内的桌子底下。 有人进过屋子! 有意无意间。凤翎便藏身在外公屋外的林里,却并没发现任何人接近过屋子,而从此。她绑下的发丝和放下的树枝也再没发生过任何异样。 难道一切只是她的错觉? 凤翎暗自摇头。发丝可能会被晒断,树枝会被吹乱。那石桌脚底下的树枝是怎么进去的? 小心的藏好手头的书,凤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再去外公的屋子。 外公留下的书她早己烂熟于胸。每日的事情,只是又将它一遍一遍的写于纸上,细细咀嚼,慢慢体会其中深意;那些图纸、地形图她并不知其用处,便留待日后再慢慢研究。 待得甘氏再一次为凤翎翻出旧年的冬袄时,凤翎发现自己连只袖子都穿不上去了。 她长高了许多,身体开始抽条,愈发的显出少女的阿娜姿态来。 过了今年冬天,她就虚岁十三了。 “你家姑娘真是越长越水灵,手又巧,以后真不知哪家有福气哟……” 每次见到凤翎,绣庄的冯掌柜总笑眯眯的对齐氏这样欲说还休的几句。 外人对凤翎的这些赞美之词,齐氏总是毫不客气的照单全收,将“吾家有女初长成”的骄傲全写在脸上。 这两年来,齐氏与凤翎的感情,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 齐氏虽然依旧免不了时时的郁郁寡欢,性情却比以前开朗许多。 从绣庄出来,凤翎自然而然的又挽上了齐氏的胳膊,她的身材高挑,几乎快和齐氏一般高了。 经过一家成衣铺,齐氏笑指着说道,“凤丫,刚巧今天在绣庄结了账,去替你裁件新衣吧?” 凤翎往铺里瞧了一眼,摇头,“不用了,身上这件还能穿呢,能省则省吧,这钱回去不得交给我娘么?私自挪用了得招骂的。” “鬼丫头!”齐氏往她额上重重一戳,笑道“你心里那点小九九能瞒过我的法眼?守着银子能吃啊……放心吧,使三婶的私己钱,你娘可管不着。我本来想替你做上一件,人也总懒,咱们去逛一逛,有合适的就买一件,省得我费神。” 齐氏说完,便转头和陪伴同来的秦天海打了声招呼,不由分说的拉着凤翎进了成衣铺。 秦天海就去采购他自己需要的工具,约在平日常吃的面摊前见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