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建屋围河(上) (第1/2页)
因为土地、河和调料的事情都解决了,家里面有了固定的收入,又要开始有了自己设计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土地、河面,空间里面的珍珠也快要能够见人了。 宛宣这几天总是特别的高兴,拿着炭笔在纸上涂涂画画,设计着房子的造型和大小,每天都不亦乐乎的。 柏氏和王氏也到处在找建房子的工人,买各种材料,听孙大爷说,他们的房子是以前隔壁叶家村子的老师傅承包的,用石头做的房子,不但结实,而且还美观,住着又特别的舒适。 而且自己也不需要cao心,只要把要如何建造,房子要在什么位置,是要什么造型的,要有多大,仔细的告诉他们,剩下的你们就都不需要担心了,材料,工人他们都自己有,又方便,又省心,只是可能要多加钱,具体多少,还要和他们商量。 柏氏他们听得很心动,回来问孩子们,宛宣是举双手双脚的同意,自己早就想打听一下看看现在有没有专门帮人盖房子的,本来并没有抱什么希望的,没想到在这么落后的小山村里面竟然也有这样的队伍。子涵他们也都同意,都觉得承包给老师傅比较好。 柏氏他们看了宛宣设计的房子,加上宛宣在旁边一劲的推销着,都觉得还不错,想着就得趁着现在有钱,有能力,把房子建造的好点,以后子涵和三郎成亲,只要把房子在稍微收拾一下,就可以了。 在说,宛宣把房子设计的还真不错,宛宣要把房子建造成三楼,虽然在这里宛宣没看到过有建造三楼房子的人家,但是,有看到两楼的,虽然看起来比现代的钢筋水泥看起来粗糙了很多,但不管怎么说,也是类似于现代小楼房这类的。 宛宣直佩服,古人的智慧,现代的建筑可是经过了中华几千年的改造,融入了科技、机械、智慧,才有的成果。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小山村也能找到现代建筑的起点,不,或许不是起点,是已经发展的阶段。 宛宣想着,既然有两楼的房子,那三楼应该也不再话下。然后在二楼的中间留一个大大的弧形露天阳台,可以在上面摆放一些石桌、石椅,夏天,在上面乘凉,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在露天阳台的左右两旁分开建造房子的二三楼,一边是宛宣他们家住,一边是王氏他们家的。这样的话,一楼就要建造的特别的大,不过一楼要有厨房、厕所、客厅、客房、大厅,不建造的大点还真不行。 二楼就是宛宣和柏氏一人一个房间,还有一间,宛宣把它放着,当成以后要放东西的地方,三楼就是子涵的房间和一个书房。王氏他们那边也是这样的,一楼就是大家共用的。 大家商议好后,柏氏去找孙大爷,叫他帮忙联系盖房子的人。 而宛宣他们就开始先把东西收拾好,先搬到王氏他们家里,在盖房子期间,大家先挤一挤,等到房子盖好,大家搬迁过去之后,王氏他们这边就要拆了,要做一个草药园,等到河面也开发好了,就把草药园和河面的外围一起用围墙围起来,在用网子隔起来,防止以后养鸭子后去糟蹋草药,在叫孙大爷帮忙做一个大大的竹筒,用来把河里面的水引到草药园里面,如此,以后灌溉就容易多了。 柏氏回来后,说已经联系好了,明天早上就会来动工了,晚上,大家吃好饭,就把东西全部给搬到王氏他们家里面。早早的都睡了,明天还得早起去与工人说要如何建造,还得去买rou买菜,中午是要包吃的。而且河面也要开始联系人来挖掘了。 第二天,宛宣早早的起床,把自己画的房子简图拿给柏氏,吃好饭,就屁颠屁颠的跟着柏氏身后,自己的一些想法,柏氏不会表达,一定得自己去说。 宛宣以为自己已经够早的了,到了,叶师傅他们已经开始拆旧房子了。柏氏把早上很早起来煮的绿豆汤和烙饼放下,就招呼大家先来吃一些。叶师傅应了一声,说等拆好在吃,安排了一下,就过来和柏氏讨论房子要建什么造型,要多大。 柏氏把图纸拿出来,叶师傅认真的看着,越看越惊讶,自从祖师爷爷的爷爷的那一代,传下来过这样的一张房子设计图后,自己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图,自己一辈子都在帮人建造房子,但还是没办法设计出来这样的图,也从没有见过谁家设计过这样的图的。 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