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12 蛮夷婚俗(下) (第2/2页)
在她看来,就这和她前世里初中离家,打工支持哥哥上大学一样。 天经地义。 尽管她日后明白了父母的重男轻女,但这也不能改变前世那一年她离开家乡时,单纯大胆地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心情。 她那时,仅是单纯地想要离开破烂的山中学校,不再羡慕在县高中里读书的哥哥,她是如此相信mama的话: “你们是亲兄妹,亲兄妹互相不帮助,谁还会帮你们?” 海风吹过小院的中间,吹散了回忆。 “因为你一直就不放心我,所以你提前就移情别恋?” 她抬了眼,看向王世强,与他一样也若无其事地笑着, “所以你那年回大宋,看到楼小姐在普陀寺里进香,你就一改以前从不进寺院的习惯,以开光之名在那寺里住了二十二天,希望能再看到她一次?” 不自觉想要在她面前掩饰的借口被揭破,他本来就很难看的脸色一僵。 他微微抬眼,晦暗的黑眸久久地凝视着她,涩声道: “你知道?” 她没有回答,只是看着他,他却也已经无话可说。 比起许七娘子每天和街坊兄弟姐妹们一起出门捕渔的习惯,他这样已经有口头婚约的大家子弟,控制不住躲在寺院里等着和闺中女子再见一面,才是真正失礼。 如果还要计较,他违抗父母之命,非要娶她这夷女为妻,订下口头婚约更是失礼。 然而她也并不盼着他的一个答案,仍然道: “佛寺里人来人往,很少有事情会有人不知道。你那年派了左平和另一个管事先后回来,偷偷到驻马寺里两次打听我的过去,岂不是一样?我也很容易打听清楚楼小姐的喜好。” 她也叹了口气, “我至少也要知道,我除了门第,哪里不如她。” 说到这里,她微微笑着,却也并不看他。 她只是看着廊板上曾经在普陀寺里开光的玉观音,回想着明州城里楼家嫡房长女的传言: 虽然亲母早逝,然而她德言容工,无不佳妙,当初她下嫁给王世强这样的商家庶子,这件事也曾经在明州城惹起了一阵流言,都说楼家继室薄待继女。 “确实是一位,能让人一见倾心的贤淑美人。” 她当然已经见过那楼大小姐的画像。 也许,正是因为王世强对楼大小姐一见倾心,所以他才会不在意楼云与他在国事上是否意见想同。 或者,三年前他与楼氏鸾佩相遇时,楼云也不过是刚刚到了泉州市舶司为官,他与楼氏也不过是远亲,根本不至于让王世强犹豫。 无论如何,他终是娶了楼鸾佩。 听到她的淡然笑语,他沉默不语。 他没有再解释,他偶然看到了去普陀寺进香的楼小姐,明明是要提亲的人了,就是忍不住跟到寺里打听了她的事。 他知道楼小姐一月之内还要来还愿后,不知怎么回事就起了魔怔。 家也不回了,季青辰也抛在脑后了,他就在那寺院里包租了一个月的院子,直到第二次见到了她,直到发现楼大小姐楼鸾佩居然也对他有意…… 他几乎也不记得,他到底是先听了山中yin-祭的传言,还是第二次在寺中见到楼大小姐,他虽然被她拒绝在佛斋之外,却留了让他去提亲的诗句之后,才起了毁婚另娶的心…… “王纲首,我虽然不知道楼云为人到底如何,但福建那边的情况我却知道。泉州这几年虽然一直海贼不断,蕃商仍然愿意停泊到泉州港进行交易,泉州市舶司能每年足额纳税入临安,不能说不是这位大人的功劳……” 三年前,她得到他背信成亲的消息后,她这三年来自然有她默默的筹划打算,才能在今日引福建海商入东海。 她要保住自己的立身之地。 她没有必要都告诉于他,他也未必不知道。 他只要愿意为正妻楼氏承担这样的损失,就足以让她怀疑他对北伐的决心,毕竟,只要娶了楼氏,他就不再需要建立北伐策谋之功,也能顺利入朝为官了。 仿佛把过往的情事轻轻抚去,她看向王世强,笑道: “王纲首既然免不了也有几分私心,何必又责怪楼云有私心?” 更何况,他说了这许多话,从明州普陀寺一直说到了扶桑驻马寺,和泉州城的楼云又什么关系? 他就如此防备这位妻族的舅兄? 听她言语,他却摇了摇头。 “你远在唐坊,并不知道内情,楼云此人并不可信。” 他坐在了廊板上,凝视着季青辰的眉眼轮廓。 自她十四岁与他相识,容貌已经是清新待放的美丽,那年也不过二十岁的他一直小心地陪伴,等到她长到了十七岁的天然秀媚,又等到了如今她二十岁的静谧幽艳。 她除了门第,容貌才情并不输给他的正妻楼氏。 “难道我就是天生薄情寡义之辈?我与你相识了四年,为了你不惜和父母大人决裂,在外面成婚的新宅都已经买好,难道会一夜之间情爱全无?难道我就是眼皮浅薄,没见过女子,非她不可的下流**之徒——?” 他说到这里,想起楼云挂在舱房中的画像,心中更是确定了他三年前成婚的时候就已经产生的怀疑,不由得站了起来, “青娘,你知不知道,我在普陀寺里遇上的那个扶桑和尚,根本不是偶然—— “什么?” 她听到这里不由得有些奇怪,然而却仍是摇了摇头, “王纲首不需再对我说这些了,既然事已至此,这事情究竟如何发生又有什么区别?” 王世强的话,她既不相信,也不需要去相信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