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赤血遗谋篇 第卌一章 赤血疑云露端倪 忠jianian难辨试来使(末) (第2/3页)
仗兵士的哄笑,真是丢脸。 “我跟你说,我今天是副迎宾使,倘若出了差子你担待的起吗?”葶苈连冲着下但是仍对那个人吼道。 “你说什么?”那个人好像有恃无恐,装作没有听起他的话。 “放我下去!” “刚才胆子不是挺大的吗?怎么,熊啦?”那人口吻中颇带讪笑之意。 葶苈猫着胆子,翻过身来,指着那个人的鼻子骂到:“竖子!智短汉!” 对于这些文人的嘴炮,那人颇不以为然。 “长冬,你干嘛呢!”葶苈在马上突然听到耳边传来这么一句,声线熟悉,突然那缰绳一勒,马旋即停了下来。 葶苈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整个人无力的摊在马背上,脸和脚耷拉在马身两边,像极了一块褡裢。倒着眼许久没办法动弹,只见刚才说话那人来到马边:“你这个死贼,还不快放人下来,虽说今天让你们可以在宫里策马,但是没有让你跑这么快,也没捉弄人!” “表哥,我闹着玩儿的。”那人单手一提把葶苈从马上拽了下来,稳稳的放在地上。 葶苈只觉得双腿无力,只能扶着墙,呆呆的。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发声救他的那个人正是董贤。 “葶苈,你没事吧?”董贤上前来,只见葶苈弯着身子喘着气对他摆了摆手,看着葶苈的衣服有点乱,忙不迭的帮他整理着,只见大氅的袖子有一处被马鞍勾破了。 董贤十分生气转头就指着顾长冬喷了起来:“你这不胡闹吗?这是今天的副接待使!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怎么交代啊?” “啊?这…我真是闹着玩儿的,我没想到会闹成这个样子。大不了…事情过了我登门致歉咯。” 董贤瞪了他一眼,鼻子里喷出一口气,扶着双腿不稳的葶苈上了自己的马车。 “葶苈,你别跟他一般见识。他不认识你,这个人从来都是这样,所以当初举荐的时候是什么官,现在还是什么官。”董贤一边安慰着葶苈一边解释着。 葶苈惊魂未定,但也只好连忙摆手到:“这位将军…是大人的表弟?” “确是愚弟,五品立义将军顾长冬。平日里除了和兵士呆在一块,什么也不会的,今天招了他带着一些兵士来做仪仗。他怎么对你这样?”董贤看着葶苈的那只破了的袖子犯了难。 突然董贤脱下了自己的朝服,想要换给葶苈。 葶苈想要推脱:“其实也没什么,但是门郎大人这可使不得。” “我事后会向皇上说明的,到时候还请你想想办法,别让皇上怪长冬。国体事大,你换上吧。”董贤一边说一边已经是在帮葶苈解着大氅。 那同样是一件青色的大氅,但用的是拼接的剪裁方法将一些纱和布匹还有丝绸连接在一起,整件衣服上用暗金线绣着至少三种纹路。先是袖口的回文,间距整齐,纹理清晰,没有一个错扣,全是等宽的。长袖处是一片贴合着袖摆的祥云纹,袖脚细密,落针干练。而胸前是一块团簇的祥云纹作为辉映,整个祥云纹虽被衣衽分做两侧,但还是绣接整齐,丝毫看不出是拼绣而成。 好了,这下可是出挑的有点打眼了,但是总不能穿着一件破衣服去接待使者吧,现下也就只能这样了。葶苈心中微微叹了口气,看了一眼马车外那个什么“立义将军”,简直是“丧门将军”。 一行人到了鸿胪寺门口,说是门口,其实是一个大的广场,广场上已经布置好了鲜花,有好些先来的仪仗部队列队在侧了。 仪仗旁内宦门已经在用一块长毡子铺就出一条宾道,从鸿胪寺鹿鸣台的正厅一直延伸到广场的尽头。宾道两旁更是每隔十来尺便有一对持着长旌的士兵作为标记,当大鸿胪领着使者走到某一对特定的士兵前时,在鹿鸣台上便有太乐令的一名官员挥动一面特定颜色的旗帜更换乐章。 而在标兵身后,按照诸侯之礼,分列四方仪仗,左戈右矛,均是加长的礼器。齐刷刷的几丈高,按照四方四神来分列配色,首先是右边代表北方的黑色军阵,铠甲通体素黑,连盔顶翎也是用黑雉鸡的尾毛而做,长缨更若吸墨之毫,整个阵列如夜幕低垂,肃穆庄严,上应玄武之相;其后是代表东方的方阵,上下一齐的青色,远望如青龙着雾升腾;而左边正对玄武方正的又皓若白雪,与青龙方阵互为犄角,一片洁白分毫不杂,远望如芦苇萧瑟,颇有风声鹤唳之感;而青龙方阵对着的是一块空地,应该是给朱雀方阵留下的。 葶苈看了看那顾长冬带着的士兵一派赤朱正红,应该就是补位这里了。 两人刚下马车,就见那顾长冬举剑一挥,那些士兵列队整洁,时长不过沙落之间,阵型已然四方整齐,没有半分错漏;顾长冬长剑一举,那些士兵便竖着高高的戈,静默划一的齐跑落位,整个广场回荡着那方阵的跑动之声,如万马一蹄,声音雷动,却节奏如一。不过少顷,便已落位停当。 这“丧门将军”别看人是有点讨厌,但是治军想看是有一套的。眼前一幕,不禁让葶苈刮目相看。 今天的太乐令穿着是一应正黄色的礼宾服,配合四方仪仗,代表的是中央厚土。乐队分列于仪仗之后,看样子至少来了一半,太乐令现在的建制是有大约七百人的。葶苈虽然是居于太乐令,但已经官属丞相府,所以今日的礼乐,他并没有参与。 想来或许是辛丹和国为在负责,结果一看,果然在鹿鸣台的上首,辛丹已经是持棋以待了——原来王家也有部署。而国为在场下统筹着乐器的分配和调试——赵太后的动作也是有的。 葶苈看了一眼这广场,不知道两处还有多少安插在这里,除开这些,自己这方的皇党自不必说,永信宫的人也必然是有的。 而那宾道的尽头是一方祭桌,按照礼节,需要在这里共同祭祀汉神五帝和匈奴的萨满诸神和祖先。在双方的神明面前以示兄弟之盟。而文书和官牒以及正式的国书,也需要在此时加印交换。这里是由太常寺负责。而今日更是为了彰显大汉的强盛,用了八牲八礼制。 而葶苈要做的是陪大鸿胪在鹿鸣台一侧,等候使者的到来。 两人到的时候大鸿胪已经、鸿胪寺各级官员还有丞相府一干人等和兰台一行以及太师署官员等候在此了。 葶苈只见那大鸿胪东方聆约莫和父亲的岁数差不多,父亲以前也是做过大鸿胪的,后被升为御史大夫,所以大鸿胪一贯又被看做是御史替补。 东方聆一袭正服,整洁守矩,远远的见葶苈和董贤姗姗来迟已是眉头一皱。而后目光便落在了葶苈一身华丽的衣服上,还未等葶苈他们站定便道:“少史来迟,想必是国体为大,想着怎么打扮会得宜吧?久闻王大人教子甚严,衣着为礼,倒是不错。但是守时尊矩有时远远比衣着光鲜来的重要。你今日为副使,不可乱了分寸。” 皇上因为帛书的事,越过规制命他为副使,东方聆不明就里,已然会让他心内有一丝不快误以为皇上是觉得鸿胪寺无人堪任,另外自己又被耽误迟到,更是穿上了董贤的衣物。所以这一番话已是大有责备之意,但葶苈也无法解释。只好说到:“承蒙大人教诲,下官必定铭记。守时守节为臣之本分。” “恩。”东方聆轻应一声,颇不以为然。转头向其他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