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送别 (第2/2页)
头上的人很少,崔管家已经先去打点,而主们的马车还在路上。 马车里只有姐妹二人。汤氏与陶氏坐了前面的马车。 眼看就要到码头。文竹便拿出一只绣好的荷包递给文慧,“昨儿个才绣好,jiejie留个念想吧!”文慧接过来。那荷包上绣着富贵牡丹,竟是前些日文竹一直在绣的,原来是特意绣自己。再捏了捏,只觉得那荷包沉甸甸的,轻轻打开,里面是一只赤金掐丝龙须镯。 “我娘留的首饰多,我平日里也不爱戴这些,上回jiejie看着喜欢,就拿来了,jiejie千万莫要推辞!” 文慧听了轻轻叹了口气,便从身后拿出一只极简单的松木匣,上面雕了些简单的花草纹,郑重交到了文竹的手里。 “jiejie没有什么好送给你的,这个是我昨儿去二姐那里要来的,反正她也不喜,不若还给meimei。” 文竹打开松木匣,一支熟悉的红宝石凤簪静静的躺在那里,文竹的眉头紧皱,却是“啪”的盒上了,她想起重生之后,文慧找自己借簪的情形,仿若就在昨日,是那样的讨厌,但现在想却,却让人无比怀念。 她抬起头来,静静的看着文慧,又伸手握住了她的手,“四jiejie,若是有机会,你一定要来京城看我!” 二人不由抱着哭了起来,只觉得这一生,或者是真的见不到了。 管家们已经打点好,行李箱笼也已经早早的搬上了船。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汤氏与文慧便已经登船。 眼看着船儿渐行渐远,文竹站在陶氏的身后,只觉得眼泪止不住的落下,终于,只剩下了她一个,孤孤单单的一个。 她真的很想随着汤氏回去,她是那样的想念祖母,想念大嫂,甚至想念文华和吕氏。可是,她却不能,钟贵妃的一纸赐婚,便让她永远的留在了京城。她不由心中怨恨起来,若不是钟贵妃管了闲事,说不准她就跟着汤氏回乡了。 “我们回去吧!”陶氏的语气淡淡的,对她而言,不过是送走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亲戚,这个亲戚的到来并没有给庄老爷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是麻烦的要命,好在自己的女儿就要嫁给世了,她也不在意,只轻轻瞥了一眼文竹,便转身往马车走去。 文竹再一次看了看那只剩下船影的运河,低头随着陶氏往马车走去。 就在此时,一艘新船靠岸,一个穿着白袍的少年从船上走下来,小厮在后面叫着,“少爷,您慢些!” 文竹随意的回头看了一眼,不由大吃一惊,虽然有数年不见,但她还是一眼认了出来。 赵悦!自那年赶考,自己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如何竟在这里出现?除了有些瘦弱,个更高以外,便再没有其它的改变。 文竹心中感慨,儿时的记忆犹在,那个亲切的五哥哥,如今就在眼前,但她却不能上前相认,只好轻轻提醒前方的陶氏,“二伯母,那个可是赵家五哥?” 陶氏抬眼看了,却道,“似乎是的,不过看样他们有人相接,咱们就不要多事了吧!” 她不由又低头看了一眼文竹,心中打起算盘,听说三房那个没进宗祠的弟妹给这个侄女儿留了不少财物,也不知道都留了什么?以往汤氏竟是半点口风都不露,如今自己倒是可以打探一二。 复又想起,如今文淑的婚事已定,家中大权自然要找机会夺过来,至于那个香姨娘,庄崇礼已经发了话,自然不好处置,但找些麻烦给她,也不是不行。 至于白姨娘,听说文贤如今不是在院就是去乡下,竟是极少回家,得派人去瞧瞧,别给自己添什么乱才好。 如此想着,只觉得要做的事情极多,心中不由大悦,连脚步也快了许多,浑竹一步三回头的不舍。 马车再一次缓缓向前,文竹轻撩车帘,赵悦已经不见,那运河水流淌,一直往南,直到看不见的天边,文竹知道,那就是家乡的方向,她似乎又看到了庄家的大门,和祖母苍老的容颜,不觉又落下泪来。 远远的,对着码头有一座不起眼的酒楼,就在二楼靠窗的一间雅座之中,段明熙一身紫色的云雁衣,静静的看着那马车渐行渐远,冷俊的脸上略带几丝阴沉。 一旁的白少景似乎看好戏一般,的道,“早些娶回来,天天儿都看得到!何必巴巴儿跑这儿吹风,还累了别人!”说着将嘴里那略有些老了炒rou片的吐到了桌上,又拿茶水漱了口,这里的菜色实在一般。 对此事他极为不满,大清早的就把自己拉起来,马不停蹄的往这儿赶,却又不敢上前,只是远远的看着,若不是有酒有菜,他早就跟段明熙急了。 将桌上的酒壶往白少景的面前一放,段明熙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这个为着躲家里的亲事而跑来跟自己蹭吃蹭喝的少爷,真是麻烦的紧,总是挑三挑四的,若不是相交多年,自己早不愿意搭理他了。 可是这种私秘的事情,也只有跟他说,段明熙轻道,“哪有这么容易?长幼有序,世如今心情不好,还不知几时才会将庄家二小姐抬回去!” 安王世受了算计,自然是心情不佳的,且算计他的人还要娶回家,也不知道这庄家二小姐是怎么想的,未过门就得罪了夫君,且又是做小,安王世为人再谦和,也是有脾气的,以后怎么会有她的好。 白少景一副没心少肺的样,笑了一回,却还是低声劝道,“两年都等了,又何必差这几个月,你年纪不小,再晚晚不过明年去!” 这话说的是,段明熙听了也不言语,抬头看着天空,冷俊的面容略有缓和,是了,亲事已定,早晚都会相见。难得的,段明熙嘴角轻翘了翘,虽看不出笑颜,但多年的交情,白少景知道,这位好友的心中极为欢喜。 天上的乌云慢慢散去,露出正午的阳光,早上略带了几丝阴冷的风也不见,只把街上照的暖洋洋的,码头之上做小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如常日一般的熙熙攘攘。 第二卷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