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谋划(一更) (第2/2页)
,还有能耐! 即便是侯府中不受宠的庶子,但并不表示对大京上层社会不了解。 只看这两样东西,他只经知道这样的绣品和成衣定然会受到世家贵妇们的亲睐。 大汉像纳兰侯府这样的勋贵之家很多。 不仅是四大侯府这四家,因“后族”的关系为皇室所忌惮和限制。 还有包括大夫人娘家郑国公府同和三夫人娘家右伯爵府这样的功勋世家,甚至还有一些皇室旁支,也会因为祖上功勋以及身份等种种原因,在官职和兵权上或是受宗法祖制所限,又或是被皇帝有意无意的有所压制。 名、权、利这三样,名气地位都有了,权力则受到限制,大家自然都把目光都投向了最后一字。 除了大量买入田庄土地之外,各行各业赚钱的生意都受到各家的拼抢。 盐、铁、生丝、煤,这几样历来是由朝廷把控,不能插手。于是,各大世家便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生意领域,经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但凡有点名号的世家皆有所长。 一个世家或许会涉及很多行业,有很多家铺子作坊,但按目前的格局而言,一般超过百年的世家定会有一个或者两个行业是自家名气最大,也是最赚钱的。 譬如,纳兰府有全大汉最大的米粮商号,郑国公府则最大的绸缎铺子和染坊,而右伯爵府的“金玉楼”是大汉名头最响的银楼这些世家子弟无论嫡庶,成年分府后必然都会分到一些产业,所以自小也会耳濡目染,稍大一些,家中长辈也会刻意提点。 同样是勋贵,家底的厚薄也是衡量一个世家兴盛的重要标志。 钱非万能,没有钱万万不能。 即便四老爷并非生意长才,但也能从女儿拿出的这两样东西中看到了莫大的商机。 绣坊、成衣坊若真能做成,即便以后离了府,即便不做官,也能有安身立命之根本。 可即便能做成,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眸光中的喜悦也黯淡消去了几分,若是妻子的身份暴露,无论休妻与否,官自然是不能做了。只怕若是他不肯休妻,族里还会将他从宗谱中除名。而这样一来,没有分家的情况下,他名下所有的产业都不能带走。 四老爷叹了一口气,看了笑意盈盈的女儿一眼,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向女儿说明这一点。 他可以想象女儿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想了多少,做了多少,在他和阿暖所未注意的时候,就在悄悄地努力,想为这个家,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做打算。 他也明白,滢娘的故去让女儿害怕了,担心了,从女儿这几日的眼神和表情中,他也深深感受到了。 可愈是这样,他此刻心里便愈加愧疚和为难。 他却不知,他所想到的,明思早已想到。 铺子自然不能用四房的名义,除了四老爷担心的那个问题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四房不能招人注目,更加不能招人嫉妒。 四房这几年能安然无恙,最大的成因便在于低调。 钱要赚,但只能悄悄的赚。 四老爷虽说才学出众,可于这些方面哪里能想到那么多。 他默然了片刻,刚刚开口“囡囡一”明思一笑,拿起了那叠纸笺的第一张递到他跟前“爹,我想过了。这两家铺子都不能用咱们的名义,我已经同方师长商议过了,这“天衣坊,和“云绣斋,都以方师长娘家兄弟的名头来开。方师长是寡居之人,她的娘家在最东边的寿山郡,离大京甚远,旁人也疑心不到。”听了明思的话,四老爷眼前蓦地一亮,若是方师长肯出面,那便再好不过了! 他也不是没闪过用他人名义的念头,可一闪便觉不可行,最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做生意不仅要比能耐还得要有背景。要不然,等生意做大了,不知有多少家会虎视眈眈想吃掉你。 这些世家生意能做大,正是因为有一个“名”字在后面撑着。 而方师长虽未在宫中任职,但自十七岁望门寡,放言终身守节后,这三十多年曾在无数豪门世家中任过绣艺师长,无论在民间还是中上层世家中都有极高的声望。 这个人选真是再好不过了! 低头再看纸上,他愣了愣“股份契约书?” 继续看下去,原来明思将绣坊和成衣坊分成了十份。其中两成给了方师长,四成归四老爷,剩下的四成分别却给了三个身边的丫鬟和阿刁,每人各占一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