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_第一百六十四章 入夏生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 入夏生旱 (第2/2页)

干脆拿水桶往田里挑水浇地。总不能这样眼睁睁看着旱下去,到时候颗粒无收,单凭收的那点麦子,是要饿死人的。

    安平家现在虽然不种地了,但是情况却比一般的农家还紧急——他养了好几池的鱼,原本满满意的水位现在只剩了一半,鱼都快挤在一块了,每天都有氧死掉的。而且这点水也在渐渐的往下褪,等干了池子,安平就要赔大发了。

    见老天实在没有想要下雨的意思,村里村民们纷纷挑起水桶跑到瘦的可怜的小水河里,挑水浇地。原本就没剩多少的小水河,才挑了几天,便断了流——上游那里也开始挑水浇地,等水流到张家村时,已经没剩多少,全渗进干裂的河床里了。

    安平带着周一丁几个也挑了点水给鱼池加了加水,可是鱼池那么大那么深,以前都是直接从河里引水,现在这样一桶一桶的挑,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没什么作用。而且,现在连水都没处挑了,眼睁睁看着水池里的水位一点点降下,只能抓紧抢卖池里的鱼。

    晚上,安平便跟蓝氏商量,现在家里有了乐臻,乐渊都没有地主睡觉了,必须要再加盖一个东厢。而即然要动工,不如动作大一点,干脆将整个院子翻一翻,这个院子以前看着还行,现在瞧瞧,实在是太粗糙了。

    安平讲,即然要翻院子,不如直接买个新院子搬家。

    家里现在虽然有钱,但毕竟还是要依靠于养鱼的营生。一旦鱼池没了水,就等于要了一家人的命。如果再呆在张家村,万一遇上连年旱灾,可就麻烦了。不如搬到上游的村子去,只要旱时有水,就什么也不怕了。

    比如今年吧,小水河在蓝家庄时,还有一丈宽,到东王屯时变大半丈,到靠山村变半丈,到小李村变小半丈,再到张家村时,就直接没有了,下游的苇芦村更惨,河床都干透了。

    今年的旱情真不一般,安平鱼池里那么多鱼,紧急之中只卖掉一小半,还有大半挣扎在那点泥水里,再过几日就要变成鱼干了。蓝氏对此也深有体会。

    现在家里孩子这么多,不翻房子是不行了。即然要翻,不如直接买个新院子搬过去,还有助于养鱼的营生。饶是蓝氏节约,这次也同意了安平的说法。

    一度过眼前这个难关去,就开始张罗搬家的事,明年入夏之前要寻到地方,否则明年万一又干旱,真的要赔大发了。

    对于搬家的提议,乐清举双手赞成。

    现在在张家村的营生,连全村都发动起来养菇了,生意基本已经做到了极限,想要再有所发展,就必须搬家。最好么,搬到镇上去,镇上繁华,店铺林立,对于发展生意是很有利的。

    不过现在么,家里在生意方面才刚起步,而且还有养鱼的营生,搬到镇上肯定不现实。而如果要搬到别的临水的村子的话,靠山村无疑是个最好的选择。

    如果搬家的话,张家村的菇屋和鱼池还是可以由周一丁三人照顾,院子正好可以供给周一丁三人晚上睡。他们现在一个睡在鱼池边上临时的小破屋里,一个就呆在菇屋里,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一家人商量之后,一致达成共识

    眼下的旱灾过去之后,就搬家!!!

    安平当下便跑去靠山村给徐三留了话儿,叫他帮着看看有没有临水的人家想要卖院子的,或者能有不错的临水的地皮也行,到时候买了地皮再盖院子也可以。

    这几年靠山村的集越扩越大,人流量越来越多,公厕攒粪肥的事情看红了多少人的眼睛,几乎在一年间,围着整个集市就起了大大小小无数个茅厕。徐三的茅厕再攒不到那么多粪,基本只够他自己一家用的。

    好在安平后来也不种地了,用不到粪肥,徐三便一直用着茅厕里的粪,只是心里总觉得对不住安平。

    现在安平一说要寻房子的事情,徐三几乎是眼中一亮,忙应道:“兄弟,我这房子行不?”

    安平一怔:“这是……”

    “美芽说了门亲,离这儿有些远。我就这么一个闺女,想要等她成亲后,搬过去寻个院子住着,也离的近些。眼下这房子,就想卖掉。兄弟若是想要,我只收几个砖瓦钱就行。”

    徐三上上下下比划着:“我这院子虽不临水,可也离不了多远。你再看我院后的这片地,这地也是我的,而且还临水,地和院子都挺大,你若是想弄鱼池,也是足够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