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灾年 (第2/2页)
你干麻呢,又是摇头,又是点头的,一脸苦相。”乐云进门,叫乐清脸上丰富的表情逗笑了:“你呀,要是闲着没事,赶紧学女红。” 乐清忙跳起来,抓着纸笔跑进小里屋:“我正写字呢,写字!!” 乐云无奈摇摇头,起身进了大里屋,对蓝氏道:“娘,meimei明显是逃着不想学女红。” 蓝氏宽容的笑笑:“我早看出来了。罢了罢了,她不想学,便不学吧。大不了就如她说的,她嫁人时,陪送一个女红好的丫环。” 乐云皱皱鼻子:“你就能惯她。” 蓝氏和秋菊‘咯咯’的笑起来。 靠山村那边的鱼池两天就挖好了。因为情况特殊,也来不及淤池,直接放了水,就将鱼从张家村捞过来了。池子不淤存不住水,也只能日夜有人看着,往里加水。 旱情又持续了一个多月,天空才闪过一道雷,下起雨来。 由于及时的把鱼挪到了靠山村,安平的鱼没损失多少,这一场雨降下来,所有的人心算是安下了,有水了。 地里的庄稼受灾不轻,玉米几乎颗粒无收,其他的什么蔬菜之类的更是焦黄成一片,只有种了红薯的人家多少收了一点红薯回来,可是也不够吃的。 灾情相当严重,朝廷很快拨了救济粮下来。 可是粮食分到镇再分到村,再分到户,基本分不到什么东西,张家村的人还好说,靠着养菇子多少赚了几个钱,也能免强应付过这个灾年去,可是远在临月村的安红一家和周家埠子的安霞一家却不一样了。 安霞家里还好些,毕竟周一丁在安平这里做活儿,赚的钱是稳定的,虽然田里没收成,但也能把日子过的去。安红家却是立马就要揭不开锅了,而且安红婆婆不知如何发现了安平救济她的每日两个馒头。 安红婆婆不但没收了馒头,还鼓动田丰茂休妻。 丰盛这个不孝的不知跑去了哪里,好几年没有个消息,也不知是死是活。家里儿子就剩了丰茂一个,想要抱孙子就只能指望他了。可是晓燕娘是个不争气的,生了一个丫头又一个丫头,现在干脆连丫头也不生了,肚子平平许久不见动静。若是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绝老田家的后? “丰茂,娘知道你舍不得晓燕娘。可是你看,这些年你对她多好?她呢,家里困难成这样,都快饿死人了,她手里每天有两个馒头,却连你都不肯说,她这是安的什么心那?!!” “她那肚子久久没动静了,要是生不出个儿子,你要断老田家的后啊?瓜儿子,再拖上两年,你就算是想再娶,人家也不跟你了。” “安红在娘家臭成这样,你看看穷成这样了都没人拉帮,困难的是咱们自己。可是如果另娶一个呢?娘家哪怕稍稍伸伸手儿,咱们也不至于困难成这样。” 丰茂最近跟安红已经吵了几架,现在听丰茂娘这么说,禁不住说劝,竟真动了休妻的念头:“她娘家虽不管她,可是如果她被休的话,可就不一定了。万一她那个爹和二哥再上门来寻罪怎么办?他们现在可是惹不起的人物。爹是知府的亲舅,二哥现在又是一把钱财在手里攒着,听说最近还在靠山村又置了院落那。” “就是要逼的他们来找才好呢!!”丰茂娘一拍手:“他们要是来找,咱们就提条件,什么粮,什么吃的穿的不就都有了?哎,他们要是不来找,那咱们就另娶。你看,这叫一棋双赢,儿子哎,你学着点。” 安红还在她私下佃的地里辛苦的忙活着,并不知家中那对母子却下了这么一个决定。 旱灾过去又是连续的暴雨,直到进入了九月份,天气才开恢复了正常。 鱼池,水渠,都已经挖好,原来的屋院也都已经推倒收拾干净了,安平选了个好日子,开始动土盖新院了。 新院的格局是将原本后院的小田纳进院子里来,主屋有三间里屋,一个堂屋,另外加盖两间厢房,一间给秋菊住,一间做厨房用。然后水渠从主屋对面淌过,渠边种些菜,再把原来院子里的树都挪过来。 十月中旬的时候,院子就修盖好了,崭新的砖瓦大院儿,即便放在靠山村,也很是亮眼。安平打算空屋子再晒上个十来天,到十月末的时候,就搬家。 搬家之后再考虑在原来的院子里加盖菇屋的事情和请小工的事。新院这边的鱼池比原来的还大,没有人照料是不行的,可是周一丁他们都脱不开身,只能再另请小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