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姐妹 (第1/2页)
回到槐香院,刚走进西厢房。 两月未见的秦mama,一见到她,就拿出帕子抹了抹眼角,说道:“姑娘在山上受苦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奴这就去厨房,给姑娘弄点好吃的补补,寺里只有清汤寡水的!”说着,就要往外走。 妙如一把抱住秦mama,撒娇道:“一回来,就找理由躲开我,mama不喜欢妙儿了吗?” 这句话把秦mama逗乐了,停住刚要跨出去的右脚,进退两难。妙如随势把她就搀了回来,拉着在软座藤椅上坐了下来。体贴地安慰道:“mama不要着急,妙儿回来后,又不会马上再走了,补品有的是时间吃!” 她无法,只得留下和妙如叙话,闲聊她缺席的日子里,家中发生的琐事。 “姑娘不在的这些时候,正屋那边的人,也没顾得上咱们这儿。就是前天六月六晒书时,太太派步摇来,把锦缎借了过去,帮了一天的忙。”她一一道来,“老爷每天在教二姑娘读书写字,晚上就回正屋休息。咱们五房因在孝期,也没怎么跟其他几房来往。连端午也没相互送节礼的。老奴怕姑娘想吃家里的粽子,特意包了几个,让人送上山去的,姑娘吃到了吧?” “嗯,吃到了!一入嘴里,就知道是mama的手艺。有没有准备其他点心等我回来?山上什么都好,就是少了mama做的糕点,想起来就特嘴馋!”边说,还边咂吧咂吧嘴儿,一副回忆美味的样子。 “有!有!就等着姑娘回来!”秦mama一边说,一边起身拿出放在柜子里的糖果糕点。 西厢房里的几个丫鬟婆子重新聚齐了,又是一番契阔后的问候。 聊起寺中的日子,跟着上山住过一段时间的烟罗和范mama,就有话题说了。烟罗把山上有趣的事,叽叽喳喳一咕噜全倒了出来,引得大家嬉笑一片。重逢相聚的热闹过后,留守的体谅归家的人,车马劳顿的辛苦,都早早地散了。 接下来的几天,妙如惊奇地发现,不在的这两月里,家中确实发生了不少变化。 首先是,父母终于和好了。 回来后,去杨氏那里请安时。她竟对妙如和颜悦色起来,让她有些受宠若惊。杨氏让她带着meimei好好念书,过了孝期,再帮她们姐妹们请个女红师傅。 妙如应诺退下,发现正屋里的奴仆们,对她也开始恭敬起来。 这真是个稀罕的事儿,终于把她当大小姐看待了?妙如决定先不动声色,静观其变。 然后是二妹妤如也开始启蒙了,每天呆在父亲书房外间描红,成了她的同窗。妤如的进度,是按照一个五岁儿童,正常启蒙教育该走的步骤,从描红学《弟子规》,讲故事开始。跟妙如从《千字文》直接跳到《幼林琼学》,再跳到《论语》时完全不同。所以这两姐妹的学习进度也不尽同步,就练字时能在一起。 四岁的庶妹婵如也能上桌,跟大伙坐一起吃饭了。 虽然还要乳母在一旁守着,婵如已经能拿着勺子,自己动手了。秦mama的儿媳妇被提拔成她屋里的管事mama了。在这两月里,对婵如屋里原先伺候的人,进行了一番清理和调教。整顿过后,她们对小主子尽心了不少。 看到这些变化,妙如在心底松了口气,暗自佩服起老爹的能耐来。 想来他之所以会同意把她单独留在山上,长达两月之久。想必是为了集中精力,来规劝妻子,整顿家务吧!以免殃及池鱼,伤到无辜之人。 原先她以为回到家中,烦恼又要随之而来。 妙如实在不喜欢,家中原先那种压抑的氛围。 放在哪个时代,父母不和,最受影响的就是子女。她这现代来的灵魂,且有一定的抗压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觉得心里憋得慌。更何况是妤如、婵如两个幼小的心灵呢! 夏日炎炎,回到钟府没过上几日,妙如就开始后悔了。该在寺里,再多呆两个月才下来的。 在山上的时候,在师叔的指引下,她发现自己是阴虚体质,容易心烦气躁、形体消瘦,最怕过夏天。 可能是双生子的原因,这具身体在体质上,有点先天不足。加上后来落水的影响,更加孱弱了。穿越来这一两年,对生存环境的担忧,使她长期心情郁结,又损耗了不少心神。 故此妙如养得一直不是很健壮。在山上的日子,每天除了爬山之外,还帮同门干活,师叔再帮着她调养。加上山上空气清新,心情开朗愉悦,身体倒是进益了不少。 不过,还没等注定要苦夏的她来喊热,就被父亲捉到书房里,开始了学生的苦难生涯。 对需要耐心和心绪宁静的练字、学画,炎热天气最大的考验,就是她的心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