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七十章 王府一日游 (第2/3页)
眼儿大金鱼,乐得喜鹊画眉等丫头都围上去瞧。小桃忍不住道:“这个阿宣可真会享福,这王府整治得跟花园似的,我瞧着除了皇宫的御花园就数这里和将军府最漂亮了。” 6平闻言接口淡笑道:“乐姑娘想是没有走过几家大宅门儿里,咱们王府这还算是等的,您没去过太子爷在外面的别院,那里才真的算得上是人间仙境一般,就连里面伺候的丫头就有一百来人,听说个个都是模样俊俏的,也不知太子爷是怎样挑的?” 小桃听了不由得一笑。她知道这6平整日里跟着风翊宣何处不去?自然是皇子府来去如家常便饭一般了,她也知道这是6平把自己当作自己人了才说这些,想到以前听说的太子好色的传言,又听6平说了这话。便知这太子好美人确实不假了。 福伯这时指了亭子右面转弯处道:“王妃,那边儿还有三处景致,待您吃完了就去瞧瞧罢。那里有个红药坪,春夏两季满庭都是鲜艳的芍药花儿,王爷管那儿叫帮留香居。那个地方也有个歇脚的小轩楼,四面凡窗子都用粉色纱帐围起来,房里若是烧起香来,一时香气不散,因此得了这么个名儿。旁边一处叫红豆庄,四面种的通是红通通的红豆子。” 小桃笑道:“哦,红豆庄,红豆又称相思豆,那还不如改个相思馆罢。庭外都种了相思红豆,这倒怪有趣儿的。福伯,这王府里的景致也太多了,我瞧着这处处都好,都分不清这园子里哪几面是山,哪几面是水了?” 福伯笑着说道:“难怪王妃糊涂,有时就连走熟了路的下人若是一时想事,也容易走错了路。王妃不知道,这王府的府基向南,园子也向南,这东南角儿上一座石山乃是天然形成的。那西南面儿的却是土山,垒着石头,却是人工造做出来的。这府里的水是由山脚下出的,曲曲引来,及有名儿的景亭,那水都是通着的。” 小桃道:“那北边儿就没有山么?” 福伯道:“北边儿通是红墙,只东南西这三面儿有山,山在府北园南,略带着东西两角。” “这么说来,我们方才是刚从山腰里出来了?”小桃问道。 福伯点头笑了,道:“王妃好记性,可不是嘛,两边儿筑了墙,间是门,故此瞧不见是山了。” 小桃心里已是对古代庭院建设佩服得五体投地,又问道:“我素日从些书册上看到南边儿有处知名的湖边园林有十景,那时我还赞叹不已,谁知如今瞧了咱们王府里的园子,倒象有三十八景似的,自然宽大的很了。如今咱们共逛了几处?我都记不得了。” 福伯道:“若说这王府里的景致,那到处都是。只是如今咱们带着王妃是捡有名的去处已逛了近十处了,还有一半儿的景致没有逛呢...” 小桃还没等他说完,便笑着道:“罢了罢了,福伯,咱们今日就逛这些罢。找个地方静静的赏赏景,我的两条腿都溜细了,难怪阿宣非要我坐轿子呢,敢情这园子真的是一天都逛不完的。横竖我早晚都得来这里长住,慢慢儿的留着逛罢了。” 说着,从那边儿过来三四个王府里的丫头,手里提着几个食盒,过来给小桃行了礼,揭开食盒盖子慢慢把里面点心茶壶等物放在桌上。小桃见几盘点心分别是双色马蹄糕、杏仁绿茶饼、桂花酥酪,芝麻卷,还有一小碗糖豆粥,并一盘四喜蒸饺和一盘绣球小饺。另外还泡了一壶浓香四溢的果仁茶。 小桃瞧着笑道:“我成了猪了,这些东西我哪里一个人吃得了。”说着她瞧着福伯和6平道:“我只吃这一碗糖豆粥,再留下几块点心就是了,剩下的你们就分了罢,横竖大家都没吃饭,这里也没有别人,不讲究那些虚礼儿,你们也吃些就是了。” 说着,让喜鹊和画眉用个空的碟子捡了三四个四喜蒸饺并两块点心,剩下的便推到福伯和6平面前去了。福伯和6平虽然在王府里比别的家仆有地位,但毕竟比起小桃来算是下人身份,哪里肯吃,还是小桃说了半天才将剩下的点心分着吃了。 福伯接过小珍递过来的一碗果仁茶,喝了一口笑道:“王妃果然是好手艺,我说这些日子我跟爷回事情时,闻见他手里茶水异香异气的,还只当是王爷又从哪里弄来了新鲜茶叶,今儿才知道却原来是王妃自制的果仁儿茶,果真好喝。” 小桃笑道:“这不过是普通东西凑到一起制成的,哪里有什么稀罕,福伯你若是喜欢喝,回头我便叫丫头抄张方子给你,这里面几样干果物事儿都是极易得的,切碎了和茶一样泡出来就是了,简单得很。若是早上急着顾不上吃早饭,就拿它细细研磨了粉,多搁些冲成米糊状的,还能垫饥呢,味道也好。” 福伯笑着道:“那老奴就先谢谢王妃了。老奴以前就听王爷说王妃您脑子活泛得很,如今老奴却有一件事儿有些闹心,今儿见王妃这样体恤我们这些老奴,倒极是个和气好说话的。说不得老奴就厚着脸皮求王妃一件事儿,给老奴出个主意点子,可好?” 这福伯虽是王府里的管家,但是小桃却听兰香讲过这福伯原是风翊宣的母妃李妃娘娘她娘家的人,自风翊宣小的时候便在这王府里管事,深得李妃娘娘和风翊宣的信任。可以说,这平遥王府风翊宣最看重的两个下人便是福伯和6平了。因此,小桃对这福伯也是恭敬有加的,听他这样说,便问他怎么回事儿? 那福伯喝着果仁茶,叹口气道:“王妃不知道,我老头子在王府里做事已经快二十年了,我原是李妃娘娘自家里的奴才,后让娘娘赏给了王爷帮着管理王府。我自小是卖在了李府,只是我外面还有一个叔伯兄弟,他前两年也生病故去了,留了一个儿子今年二十二岁,倒读了个秀才。只是这孩子念书也就是这点子本事,除了个秀才名头是再也考不上去了。如今他也是有妻儿的人,只是这孩子自小就知道读书,倒读成了个呆子,别的事情一根不会做,他娘子如今只靠着给人桨洗衣服绣些手帕鞋垫儿的拿去卖了贴补家用,我有时也接济他几个。只是这也不是常法,他秋节时来府里瞧我,让我帮着找个能吃饭的活计,我想他是个秀才又不能给人家为奴,也不象工匠们会门子手艺,因此便难住了。想要添补他几个钱让他做个小本钱生意,又不知道让他做哪一样儿好?又怕他不会,因此心里总是吊吊着是个心思,如今既见了王妃,我也听说了您脑袋里尽是赚银子的奇思妙想,能不能指点下老奴,我这秀才侄子做个什么小买卖好啊?我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