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商人在古代_第219章 状元是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9章 状元是谁 (第2/2页)

阅卷,或许,能在元宵灯会开始前,公布名次。

    余庆也在拿着一摞试卷看着答案,毕竟是他出的题目,很多题目都超越了现在的时代特性,想要看看这些考生到底被余庆玩废了没有。

    余庆看着试卷,时而目瞪口呆,时而捶胸爆笑,也有不少精彩艳艳的答卷让余庆赞口不绝。

    譬如,鸡兔同笼的问题,有人回答不上,便巧妙回避——

    “将笼子打开,鸡兔都跑了,所以一个不剩。”

    “鸡和兔不应该关在一起,鸡有鸡法,兔有兔规!”

    当然,这些回答虽然是耍赖,但脑袋灵活,余庆还是送了几个人情分。

    余庆阅卷,看着看着,忽然有一张答卷上贴着一张有余钱庄的百两银票,一行小字写着:“考官大人,求及格,若是不够,文林酒楼三零二找我!”

    余庆又怒又笑,三令五申,不要搞歪门邪道,这个考生行贿无门,便在答卷上贴银票,余庆一拍桌子喝道:“来人,照着这个地址去给我拿人,行贿舞弊,重罚!”

    当即有军士领命离去。

    其他阅卷官员知道余庆的脾性,不敢胡来,发现问题试卷纷纷上报,阅卷又快又狠。

    天色渐晚,考生们没有去游街赏花灯的心情,因为再过不久,就是放榜的时候。

    余庆这边也在做着最后的整理排名,阅卷完毕,糊名可以除去,余庆留意过的青年才俊都名列前茅,果然没有看走眼。

    总共四千三百五十二名考生,共有一千二百五十名考生合格,经过后续审查,即可分配官职,榜眼、探花都确认完毕,但是现在,状元的确认问题上,出现了歧义。

    主要是一个叫做豆浆的考生,在鸡兔同笼的问题上,解题方法有些特殊。

    看着考官们闹作一团,余庆呵斥道:“拿来给我看看!”吴芽也放下手头工作,凑过来看看这份颇有争议的试卷。

    “如果鸡兔都能听我指挥,吹一声口哨,它们就会抬起一只脚!我吹第一声口哨时,鸡和兔子都抬起了一只脚,吹第二声口哨时,鸡将两只脚都抬了起来,一屁股坐地上,兔子还剩两只脚站立,总共有三十个头,也就是说,一共有六十只脚抬了起来,剩下的脚都是兔子的脚,所以剩下的二十八只脚处以二,得到十四只兔子,进而得出十六只鸡!”

    吴芽看到这个答案,噗嗤一声就笑出声来,随即又看向其他答案,其他答案倒是没有争议,满分,若是鸡兔同笼判他正确,那么这个叫做豆浆的考生将会有一百分,位列第一,如果判错,只有九十分,因为每题十分,虽然上了九十,但依然平平无奇。

    “余主考,我觉得倒是挺有趣的,你怎么看?”吴芽看向余庆,这种解题思路剑走偏锋,但是耐人寻味,何尝不是一种更有效的解题思路?

    余庆没有立即答话,而是看向这个考生的名字,姓豆的人很少,可余庆没有任何印象,这个能问鼎第一的考生可是一匹黑马,余庆竟然没能事先留意,便说道:“去把豆浆的档案拿来看看。”

    当即有军士拿过档案,余庆看了看,神色有些怪异。

    有阅卷官员提议道:“余主考,诸位同僚,我看不如这样,虽然答案正确,但这种解体思路太过儿戏,应当扣掉五分。”

    不少阅卷官员点了点头:“也行!”九十五分,还是能够让豆浆名列前茅,坚持鸡兔同笼判对的官员也只好接受这个说法,询问余庆道,“不知余主考意下如何?”

    余庆此刻看向众人,摇头笑道:“诸位,我认为应判满分。”余庆觉得豆浆的解题思路并无不妥,十分新颖,华夏帝国选贤举能,就更应该不拘一格!况且,余庆从一开始就没有认为这样答题是错的。

    诸位官员有些迟疑,欲言又止,余庆将豆浆的档案递给吴芽,笑道:“你们传阅一下豆浆的档案,或许就不会反对了。”

    吴芽看了看,目瞪口呆,随即浅浅一笑,将档案又传给其他官员,其他官员看到,都是张口结舌,呆若木鸡。

    豆浆的档案很短——“方县人士,九岁……”

    九岁,在场诸位官员都暗暗咂舌,咱九岁的时候还在玩沙子吧?可这个九岁的儿童获得了其他九题的满分,在鸡兔同笼的问题上更通过一种儿童的视角,解出答案,若是成年人可以说是儿戏,但站在九岁孩童的角度,没有任何错误,这个豆浆,真是神童!

    因为敬佩豆浆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再也没有官员质疑鸡兔同笼的正确性,纷纷点头:“小小年纪能有如此思维,老夫自愧不如,确应满分!”

    众人认为神童豆浆当登榜首,余庆却考虑着,让一个九岁儿童成为状元,会不会有些捧杀,毕竟少年得志,捧得越高,摔得越痛。

    “来人,把豆浆给我带来。”余庆最终决定,见一见这个神乎其神的九岁小儿再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