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章 皇上的幺蛾子 (第3/3页)
便没人敢再笑,大殿里一时十分紧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墉耸了耸罗锅出班奏道,“皇上,愚臣愿为吉祥小公公之大作歪批。” 乾隆点了点头:“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刘爱卿,朕知你素来巧舌如簧,鬼头鬼脑,不让于当年舌战群儒的诸葛孔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皇上过奖,学生岂能与先贤相比——那是举萤火之比明月尔。” “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窗前。可今番你的歪批若不入朕耳,定罚酒一瓮,让你罗锅朝天,醉卧金銮!刘墉,你且批来!” 刘墉吸了口气,朗声答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风景一时新。吉祥小公公所言这大龙头者,无不是在称颂这天下一统,皇恩浩荡者也。所谓大龙头——其大也者,是说这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八方朝贡,皇上为大也……” 吉祥头点得鸡啄米似的:“正是正是!刘大人说的正是我的心里话!” 乾隆叱道:“你乱插话,还忘了背诗!” “嗻。”吉祥落汤鸡似的恭立一旁。 刘墉继续歪批:“龙者,简而言之,是说皇上乃真龙天子,受命于天也;而这头,俗语云,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百姓为身,皇上为头也……吉祥小公公一鸣惊人,寥寥七字,天下大理概乎此也。” 乾隆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刘爱卿,你的歪批虽有马屁之嫌,却也勉强说得过去……可又大大的不对了!” 刘墉躬身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请皇上明示不对之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朕虽贵为天子,享九五之尊,却也时刻记得‘民可载舟又可覆舟’的道理。你讲朕为百姓之首,岂不轻贱了民之作用?”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臣之意正含此理也。皇上试想,若没两脚,人就要倒,那头不也落地了吗?所以,皇上心中时时不忘铭记舟水之理,头脚之道,足见皇上心中时刻想着百姓苍生,此实乃大清百姓之福祉、大清江山永固之吉兆也!” 乾隆哈哈一笑,话头一转:“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刘爱卿果然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这酒便不罚你了。可吉祥这下一句,就是那个什么鱼鳖蟹什么的,朕特准和珅和大人来解释——解释不通,和大人罚酒一瓮,吉祥四十大板!” 吉祥立刻苦起了脸。 和珅的小白脸儿红了一会儿,扭捏了一会儿,这才上前一步,伸出纤纤玉指,姿态优雅地拢了拢头发,用他那颇为动听的娘娘腔儿吟道:“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满朝文武皆忍不住哈哈大笑…… 乾隆也开怀大笑。笑毕,颇有讽刺意味地问:“和大人辛苦了!昨晚又是春风一度——美人湘江,春宵苦短吧?” 和珅尴尬地笑笑:“岂敢岂敢,臣吟得是晚唐诗人杨万里之……”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朕虽才疏学浅,也还依稀记得杨万里这后两句诗。”乾隆哈哈一笑,“和大人,只恐怕您这是借古人之曲笔,咏昨夜之酷毙吧?春梦美人,枕上江南,一泻千里……和大人昨夜好爽啊!有意思,很有意思,只是什么时候请朕喝喜酒啊?” “定请定请!”和珅掏出香帕,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儿,“随时恭候皇上大驾光临。” “言归正传——快给朕解释吉祥的诗!” 和珅又用香帕轻轻按了按脸上的汗珠儿:“皇上,吉祥的诗高深莫测,臣实在难解,愿罚酒一瓮。” “倒也爽快——上酒!” 两个力士搬上一瓮酒,抬起来,一道激流直入和珅之口,眼见着和珅的肚腹膨胀起来…… 乾隆打趣道:“和大人,英雄海量啊!” 和珅抹着脸上脖子上的酒水,打着酒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落……落九天。英……英雄不敢当,酒……酒囊而……而……而……已。吉祥小……公公,和……和大人救……救不了你啦,对……对不起啦啊……” 说着,身子软绵绵地软瘫于地上,沿口角流出晶亮的酒水…… 乾隆微笑着扭过龙头,又望定吉祥:“得,和大人算罚了酒完事儿,但吉祥的事儿还没有完……来人哪!板子侍候!” “嗻!”走进四个持板力士,站在吉祥身后伺候着。 吉祥吓得带着哭腔,连滚带爬跪在地下:“板下留人!板下留人!刚才是皇上指派和大人解释奴才的诗,奴才不服!奴才还是愿求刘墉刘大人为奴才的蠢诗辨解——若解不对,奴才甘愿受罚!” 乾隆哈哈一笑:“呃?那要看刘大人给不给你面子呢?” 刘墉微微一笑,上前一步开口奏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臣以为吉祥小公公这鱼者,乃指余也——祝我大清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岁岁有余也;这鳖者嘛……鳖者龟也,自古以来,龟乃长寿吉祥之物,古人尚有把这龟字儿写进名字里以寓延年益寿之意,如龟龄、松龄、鹤龄等,出名人物如李龟年、万龟龄等……这俗话儿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嘛!吉祥此鳖,既是祝皇上万寿无疆万岁万岁万万岁,也是祝我大清朝寿比龟长……” 乾隆面色一沉:“呃——合着朕这万岁万万岁就是个王八数啊?还有朕这大清朝——也变成大龟朝了呗?” 刘墉一时语塞:“这个……皇上您……” 乾隆阴阳怪气地哼了一声:“好一个巧舌如簧铁嘴铜牙的刘罗锅!竟敢把朕比作王八乌龟,把朕的大清朝比作大龟朝!可气的是……朕还没法儿怪罪你……好吧,朕算是服了你啦!可后边还有一个蟹字儿没解释哪?” 刘墉嘿嘿笑道:“那还用解释吗?谢皇恩——这不是顺理成章的嘛!是也不是,吉祥?” 吉祥乐得满面春风:“是!是是是……” 乾隆听罢,弹冠而赞:“妙哉!妙不可言也——刘大人妙解赏银一两!吉祥四十大板——免啦!” 刘墉跪拜:“谢皇恩浩荡!” 乾隆哈哈一笑:“朕明白你啥意思——你再皇恩浩荡也是一两。” “一两也是皇恩浩荡。”刘墉磕了个头,接过福禄递过的一两白银,塞进袖里,含笑站起归列。 吉祥给皇上磕完头,又转身给刘墉磕头:“谢刘大人救板之恩,我要不请你吃饭我是小狗,还要请皇上陪你……” 刘墉忙打哈哈提醒吉祥:“吉大公公吓糊涂了吧?是谁陪谁呀?” 吉祥急忙打了自己一个小嘴巴:“哎哟喂!是吓糊涂了,更是因不用挨板子高兴糊涂啦——是刘大人陪皇上,不是皇上陪刘大人……” 乾隆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吉祥这才战战兢兢地重又站回乾隆身后。乾隆用小指搔了搔左眉稍。吉祥会意,走出一步,大声唱道:“拙作已吟,不再重复。有事出班,无事散朝哇——” 刘墉出班奏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皇上,臣有本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