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战争_第14章:星系标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星系标定 (第2/2页)

玻璃球界面附近都有一个真空域,没有任何介质。现在进行动态建模。

    所有的空心玻璃球ABCD都在向外膨胀且都在运动着(假设各个球里面介质也是满的),E球没有膨胀,但也在向D球面运动。除了E内被困的萤火虫,所有的萤火虫,都向自己所在的球面方向以玻璃球膨胀速度运动着。那么,E球里面被困的这只萤火虫怎么知道其它各个同伴的距离?这个同伴最近的就是位于D球内的,最远就是位于A球内的。

    由于宇宙本征光速是在单调下降,所以实际上各个空心玻璃球向外膨胀和萤火虫同伴向各自球面的快速运动都是做减速运动。

    这就是我们突破“光速壁垒”后所要面临的问题,由于各个球内介质不一样,所以光速传播速度不一样,从A球到E球,光速是依次逐渐减速的(因为里面介质密度逐渐增大),在E球内那个被困的萤火虫看来,所有的萤火虫同伴都在远离自己。

    这个模型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下面进行萤火虫同伴定位和距离判断。

    E球内被困的萤火虫首先需要做出下面几个步骤:

    将E球打碎,突破实心玻璃屏障,和D球内的同伴处于同一个光速区域。在D球区域内,D球内光速是不变,第一部分介绍的、传统的星系测量方法都适用;

    根据光速四定律的倒数第二个推论,即对于处于同一个光速位面区域的物体,速度的合成遵守相对论的速度合成法则,而对于不同光速位面区域的物体,速度的合成遵守经典力学的法则。

    对于一个玻璃球,如果这个玻璃球本身以一定的速度运动,则一般求运动玻璃球光速的方法是先建立一个随动参考系,其中的光速是玻璃球静止时的光速,然后通过参考系变换得到运动玻璃球的光速;或者可以直接用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去求运动玻璃球的光速。

    对于玻璃球1:

    设v1是玻璃球:静止时玻璃球内的光速,u1是玻璃球扩张的运动速度,v1’是玻璃球运动时玻璃球内的光速,c1是玻璃球界面真空域光速,这个真空域光速是更大玻璃球的光经过光速位面“滤光截频”效应后的光速,也就是壁垒光速或位面光速。则相对论速度叠加

    V1’=(v1 u1)/(1 v1*u1/c1^2)

    对于与玻璃球1相邻的玻璃球2,同样有相对论速度叠加

    V2’=(v2 u2)/(1 v2*u2/c2^2)

    这样,对于玻璃球1内观察者来说,玻璃球2内的速度,速度的合成遵守经典力学的法则

    V=V1’ V2’

    第三部分是建议总结,大致是:

    在一个玻璃球内,如果有人造黑洞,就相当于在这个玻璃球内修了一个直通管子,管子里是一条汽车公路,萤火虫可以开车从玻璃球内一点快速移动到另一点,可以通过这个管子快速到达球内的同伴附近。

    如果黑洞的密度波很大,天然黑洞(比如银河系黑洞),很有可能是不同位面空间之间的超距离通道,就像玻璃球之间通了高速公路一样,可以快速到达遥远的河外星系。

    人类突破太阳系光速壁垒后,先测定当前空间域的光速,然后根据以前经典测量方法标定附近恒星和星系位置。对于稍远些的,那些红移现象比较大的星体,运用相对论速度叠加和经典力学速度合成方法确定,重新作标定,对于更遥远的星体,只能通过超光速航行到达附近位面空间再去逐渐标定。

    为了以后星际航行记录和使用方便,建议以目前太阳系壁垒光速c0,也就是常说的约数30万公里/秒作为以后描述光速的基本单位。而星系坐标运用以下形式:

    星标(Ω,n,m,c),Ω是位面空间(或前面所说的光速位面区域)编号,n是这个星系在这个位面空间的编号,m是这个恒星在这个星系的编号,c是该位面空间的光速大小。

    当然,恒星种类很多,比如黄矮星、白矮星、超巨星等,不在星标里体现。星标与星标之间的关联,比如距离、方位等,通过上文所描述的重新标定的方法去确定。

    比如星标(101,/,/,10c0)表示101号位面空间,位面空间光速是300万公里/秒。

    比如星标(101,22,/,10c0)表示101号位面空间,编号22号星系,位面空间光速是300万公里/秒。

    比如星标(101,22,1800,10c0)表示101号位面空间域,编号22号星系,编号1800号恒星,位面空间光速是300万公里/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