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剑盛唐_第一章 盛唐之超级大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盛唐之超级大国 (第2/2页)

则已一鸣惊人。

    可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等李白平定叛乱后,大唐的盛世不在,甚至出现“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荒凉场景,错过改革的最好时机,要想恢复昔日的繁华,需要几十年,此时李白的人生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

    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理想随着安史之乱化为泡影,只能作为镜中花,水中月加以缅怀。

    官场的失意,理想得不到实现,最后只能游戏人间,浪迹天下。

    后来宋·李楙《野客丛书·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他一生的志向是:“伸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内大定,海里清一。”可上天偏偏和他开了个玩笑,政治上失意不得志,只能寄托美酒,散去胸中的郁闷,与此同时文才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喷涌而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不知是他的悲哀还是他的幸运。

    可是下笔万言,一蹴而就,并不是他想要的,这些不过是他用来宣扬名声,登上政治生涯的一种辅助手段,正如他自己所说:“众人之所重,正是我所轻。”

    他一生不得志,也算是慷慨悲歌之士,可是他依然充满乐观,自信,坚信自己的梦想会实现,能够一展凌云,抒发自己满腔的抱负,这是屈原所不能比拟的。

    可是最终大唐王朝还是抛弃了他,但百姓接受了他,让他成为与统治大唐皇帝并驾齐驱的精神领袖。

    不知是他的悲哀还是后人的幸运。

    一千年后,根据我的理解在小说中帮他实现自己的理想,也算是抒发自己的志向。

    遂以“挥剑盛唐”为名,概括李白荣辱浮沉、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生活在盛唐,当时的超级大国,各国英豪云集长安,想要伸展自己的抱负,必不可免卷入权利的漩涡。

    权利争斗向来无所谓对与错,只有成王败寇。

    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仅此而已。

    古有泰伯(季札)以天下三度让给季历,后来继位者周文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推翻残忍的商纣王,建立周朝,可以说是让的恰当,让的心服口服。

    然而季札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却让位给得行不如他的人,致使其亲人互相残杀,吴国及早的灭亡。

    为了自己的名声,主动禅位,导致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难道不是自私自利吗?

    难道这就是至至德之人吗?可是后人因为他的高风亮节都尊敬他为圣人,是孔子的老师,被称为“南季北孔,其贤与孔子起名。

    其诚信、道德、才能、外交都有着惊人天赋,是后人无可比拟的,尤其是他见微而知清浊,对事态的预测不是努力就能得来的。

    他的父亲寄予厚望,想要他把吴国发扬光大,他坚决辞去,最后他父亲含恨而去,其三个兄长更是对他疼爱有加,长兄死后传给二弟,这样依次下去,相信终有一天会传到他手里,也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然而他在三位兄长死后飘然远去。

    吴人说先王有令,兄死弟继位,一定传国给季子。季子现在逃脱君位,那王余昧成为兄弟中最后一个当国君的人。传给他儿子理所当然。

    但是他的上面还有两位兄长,同样有儿子,也是做过国君,依次让位就是为了把皇位留给季札,他当君主没有不同意,可是传给三弟的儿子,他两个兄长的儿子,自然反对,最后落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凄惨下场。

    经过一连串兄弟相残,吴王阖闾即位后,更是把吴国的大好江山断送,生灵涂炭,他难道不是罪人吗?如果不是他逃脱责任,也不会……。

    然而他不仅是孔子的老师,还是与孔子并驾齐驱的圣人。

    在这点上我却不敢苟同,恐怕也不见得吧。

    就说最近唐玄宗李世民为了皇位弑兄杀弟,他却给了天下人一个贞观之治,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武则天大杀李氏后裔,所有的祸患波及高层,对百姓生活没有影响,她却任用贫苦知识分子,给了他们一个登上舞台的机会,使封建社会再攀高峰,后来的开元盛世,她功不可没,这点是谁也无法磨灭。

    所以杀一人而救天下人,这就是佛家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汉景帝为平叛七国之乱争取时间,而诛杀大臣晁错,明明知道这样是错的,可是依然这么做,这就是不得已吧。

    忠臣无罪,惨遭杀害,这就是悲剧,也是汉景帝的苦衷。

    杀他一是拖延时间,而是师出有名。等平息七国叛乱,马上为他平反,杀一人,多少人免遭祸患。

    是非功过,又有谁说的清呢?把这复杂的问题只能留给后来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