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科学之外有神明 (第1/2页)
石刻文碑第一块是通过碑文告诉后人,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拥有强大的力量,但并非天生神力,而是通过学习修行上古流传下来的武学而强大起来的,因此告诫后辈切记蒙昧无知崇拜迷信。 第二块碑文才是重点阐述石碑的出处和目的。在二号碑文上,明确定义了现在的地球叫做“大千界”,上古的战神被称为“四象、二十八星宿”。 石碑流传大千界初衷是为了选拔上古武学的传承者,而设立在大千界九州大地,但并非上古武学全部,仅仅只是皮毛。关于石碑源自上古“苍穹文苑阁”一事,文中全部隐晦未有提及,但在雅砻眼里这已经确凿无疑。 从碑文内容了解来看,仅仅这些皮毛就足以开山封江地动山摇。因此根据自己的推测,炎黄大战之后,石刻碑文在尧帝时期被封存,极可能是意识到了碑文的可怕的毁灭力量,故而遭到了封存,这极可能是上古传承由盛转衰的开始。 而在尧帝之后,当时古代中华族还普遍流传这种粗浅的上古武学,一直传承到大禹时期,以及此后夏商,开始渐渐失传绝迹。周朝之后,各种模仿上古武学的门派术士开始出现,中华现代武学繁盛时期到来。 综合各方面判断,上古传承出现困难应该就是尧帝时期,同时也是中华神话时代进入现实历史的开端,也是迷信封建社会的开始。 一号、二号碑文之后的两百块石碑大篇幅阐述了粗浅的武学,凡是能够学以致用的修行者,大千界每十年都有一次接受遴选的机会,相关石碑上说明的很清楚。 翻阅每一页电子档,除了浅入浅出的功法描述,其他都是关于武学既要和出处的描述,石碑末了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忠告。大致意思就是告诫武学之人,武力用没有止境,欲望也没有止境,倘若有一天助纣为虐,也定有被诛灭的一日。 这句话雅砻悟出一层意思,煞星的出现可能古自有之,绝非偶然。任何人如果胆敢逆天而为,后果必遭诛杀。对于这一点,雅砻很怀疑,这言下之意煞星出现必有克星降临,难不成就是指代的自己? 房间中沉寂良久,雅砻陷入沉思之中。 历史的尘埃历历在目,他仿佛能够看到尧帝亲自组织人马填埋了石碑,而后尧帝王朝逝去,舜禹时代开创,历经岁月蹉跎无数王朝更迭,石碑的秘密在此之后消失无踪。 而与雅砻直面而坐的王羽儿、何伟、司马季神情还停留在两个小时前,雅砻刚开口的那一句话:一万多年前的石碑,上古的遗迹……云云等等。 而与此同时,在四面幕墙镜面背后的另一片房间,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顶级专家透过玻璃全程观看,其中不乏历史考古专业的古董极品专家,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沉默。 “大概内容情况就是这样,后面武学部分不用我解释,主要是开篇和结尾才是我需要了解的重点内容。” 雅砻话音落下,房间内鸦雀无声,直到过了很久,司马季期期艾艾的问道: “那…那你的意思是说,在地球之外的平行空间存在另一个世界?” “不,不是平行空间,根据我的观察应该是垂直的。平行空间的关系时间流速比率理论上差值很小,但在须弥界时间比率的差值惊人。” “也就是说你来自另一个世界?”司马季继续追问。 “不,我出生在地球上,包括一切的上古传承者都出生在这个世界,我的师傅、师兄都是如此,只是我们有天生差异。” 作为传承者,首先满足的条件说起来很逗,雅砻最初接受启蒙的时候也觉得无稽,你必须会中文,此外不能移民。 当然,在明朝、清朝之前是没有这种规矩的,因为当时大明是世界中心,但进入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对传承者的要求自然更加严苛。这也是自己抛弃陈贝贝主要原因,他不希望这种传承将来被发展到国外,尽管不存在这种可能,但自己必须维护禁令的尊严。 直到后来接触石刻文才知道,这种文字只能通过汉字象形文字解读,解读过程类似于解码,每一个石刻文字背后都是一串暗藏的意义,并非简单的一句话往往都是一个字表达一篇文章的长度,所以也只包含信息更多的象形文字才能完全剥离其中涵义。 除象形文字之外,任何楔形文字、拼写文字都是无法破解的。 比如说石刻碑文一个字往往相当于汉字一段内容的解读量,而且还是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之后,精髓的内容反而变淡,而且内容长度又会增加,可能原本两百字的文言文,翻译白话文就成了六百字。 如果再翻译成外文,可能就得是一千五百个单词,也就是说,拼写文字的字词信息量,仅仅相当于古汉语的五分之一的效率,相当于石刻碑文以一千五百分之一的效率。 试想一片最短的一千多字石刻碑文,翻译成外文,是多么庞大的数字。更何况翻译之后外国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