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荆轲 (第2/2页)
会后给他派来的贴身侍卫,墨家第一脉术高手荆南。 剑士荆南原是楚国逃奴,后来拜入墨家,潜心修炼成为墨门第一脉术高手,深得巨子赏识,跟随卫鞅后更是侠肝义胆,忠心不二。 卫鞅看着荆南突然弯腰行李,这让他倍感惶恐,正要开口阻拦,却被卫鞅的话抢先: “鞅有一事想求,还望荆兄定要办到!” 荆南格外吃惊,往日商君吩咐事情总是干脆利落,现在却这般繁文缛节,顿时让他觉得商君所托之事重大,目光镇定地细心听着。 “我孩子不日将会出生,劳烦你将他带往齐国墨家总院,就当做是自己的孩子抚养。” “这、、、、、、” 荆南诧异万分,思忖片刻想明白此话深意,已猜出商君可能会遭遇不测,才会有此番嘱托,毕竟变法得罪的人太多,秦国王廷想要制他于死地的人一抓一大把。 “荆兄只管说答应与否?” 卫鞅见他默不作声,用无法回绝的口吻询问道。 “商君放心,荆南此生定不负君之所托。” 听见荆南答应下来,卫鞅总算舒了一口气,却听见背后莹玉轻微的啜泣声,悲戚的声音传来: “鞅,孩子闹腾得厉害,估计是个男孩,你给取个名字吧!” 说出此话,莹玉显然知道卫鞅心中打算,隐约明白留给他们的时日恐怕已经不多。 卫鞅沉吟半晌后,悠然说出一个字来:“轲。” 莹玉脸上泪水漫到嘴角,从后面紧紧抱住卫鞅,喃喃说道: “咱们的孩子以后就叫卫轲。” 卫鞅抓住莹玉双手,缓缓地闭上眼睛,痛声说道: “不、、、、、、孩子不能随我姓,他应该姓荆,叫荆轲。” 正在此时,荆南心下担忧,弱弱地问了一句: “商君,不如由我现在就护送你们离开秦国,以免遭氏族们的毒手。” 卫鞅摇了摇头,苦不堪言地开口: “深彻变法流尽了秦人的血,现在它真需要我的血来偿还,变法需要我留下,所以我不能走。” 说完,他转身怀抱着痛哭的莹玉,附到她耳畔说: “你会陪我留下来么?” 莹玉在他怀里坚决地点了点头。 数日后,太子府里的桌案上摆着一卷奏报,嬴稷正在皱眉细读,看出这卷痛心疾首的竹简绝然是煞费苦心敲打出来的。 奏报中只提到卫鞅刑杀峻急,却回避秦国变法成败,将天下皆知的商鞅变法说成先君新政,非但为他们不触动新法找到一个很妙的切口,而且表明世族力量志在复出而并不想推翻新法的意图。不想复辟只想复出,就容易获得他太子嬴稷的共鸣首肯。 当然,在这个谋略的背后,显然是认为嬴稷也对卫鞅有着不满与戒惧。匿名奏报中还隐隐透露出对他的胁迫,当真是用心良苦! 更奇怪的是,他们匿名上书,竟然采取刺客游侠式的秘密呈送,分明是在做初步试探,万一失算,使他这个新君也逮不到确实的证据。 太子嬴稷心中当然明白,这些联名奏报的人无非都是老氏族,既然他们对太子嬴稷登基没有别的看法,满足他们复出的条件,他这君位必将坐得更稳,想到这里他便下定决心次日继位。 次日清晨,刚刚举行完嬴稷的即位大典,商君就将辞官书交给国府长史,由长史递交给秦国新君。 商君明知道自己已经走不脱,他递上辞官书只是还想在试探一下新君嬴稷对他的看法。 嬴稷登基之时指名道姓让甘龙、杜挚和公孙贾等一班老臣复出参与国政,而且言明秦国将世代守护新法不得变更,只此一点,商君隐隐看出新君的路数,他在坚守新法的同时,会按照嬴渠梁隐喻的意思走,那便是变法已成,商君不可留。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果不其然,商君的辞官书一到新君手里,便石沉大海! 新君嬴稷继位三日后,商君府大喜,他的孩子呱呱坠地,嬴过前去拜贺,师生两人彻夜长谈,各自说出不曾对外人说过的心底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