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不盖主_第48章 指点迷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指点迷津 (第1/2页)

    这几日长安城中最忙的,恐怕就是大理寺少卿王朝远。

    孙承运遇刺一案已然传遍长安,街头巷尾议论繁繁,甚至盖过了已然定亲的国公府和雍和宫开始动工的回廊。

    王朝远压力倍增,几日里搜集线索,却不急于破案。蒙参则留在长生殿中,每日跟着明皇赏曲看戏,又游览太液池,算是过得快活。

    且不提这些,浮生偷得几日闲,萧铭瑄和父亲说了缘由,第二日便欣然赴约,和魏灵运唐飞彦一道看望房蔚。

    房蔚府邸不事奢华,根本看不出是百年大族的门第。萧铭瑄三人在厅上候了盏茶功夫,就有打扮利落的小厮前来接引。

    “三位大人,老爷有请。”他眉清目秀,倒是长得颇俊俏,谈吐更显风范:“少爷如今人在扬州,倒是怠慢了。”

    魏灵运一点不拿架子,熟稔的说道:“无妨,先生如今怎么样?”

    房蔚的发妻病故后,便没再续弦,家中算是人丁单薄,只有个长子成活,如今在扬州为官,妻子都跟着赴任了。

    “老爷今日精神还好,只是……”小厮叹口气,不再多说什么。

    片刻工夫,便到了内宅。房蔚喜好书房里的静怡,自病后便一直住在书房中。

    房门开着,小厮做了个请的手势,站在门口侍立着。魏灵芝打头,萧铭瑄殿后,一起进了屋。

    “先生,父亲命铭瑄转达,请您宽心。说是一别经年不见,如今却都半截黄土,看开些罢!”萧铭瑄说罢,带着愧色道:“小侄只是转达,得罪之处,请您海涵。”

    “萧远是个豁达的,”房蔚半靠在榻上,花白的胡子乱颤,人瘦却还精神:“我如今却不仅是半截入土,都埋到这儿咯。”房蔚比划了下脖子,笑呵呵的说道。

    “快别说这些丧气话。”魏灵运是最为难过的,坐在房蔚身边,垂泪道:“老师您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

    房蔚打断他,笑道:“这话说出来,对着你们这三人,老朽可得惭愧惭愧。”

    唐飞彦忙道:“您这话可别算上学生!学生和魏侍郎、萧都尉是没法比的,不过个穷书生罢了。”

    “穷书生?”房蔚拿眼看着他,道:“你是没有出身门阀氏族,但却能做得来四夷馆的少卿,当真以为是白落的清闲?”

    “您是说……”唐飞彦有些愣神,房蔚便道:“当初你殿试之前,陛下曾问过我和韦将军。我们二人恰好都甚为欣赏你那篇策论,因而便和陛下举荐了你。陛下殿试中对你文采颇为满意,但嫌你毫无经验。因而点你做状元,却把你放了四夷馆。虽不是要职,却离庙堂甚近。为的便是瞧瞧你。”

    唐飞彦哪里料的到其中还有这等关系,听罢心绪难平,站起身对榻上的房蔚深深致礼:“学生平白受此大恩,竟然一概不知。先生高义,学生没齿难忘!今后定当一心报国,请您老宽心。”

    房蔚点头道:“这才是极好。如今年轻一辈里,堪用的太少,东宫式微,我辈正该报国。”

    “只是老朽从未料到,萧都尉倒不仅仅能武,且有文才。”房蔚笑着看了看萧铭瑄,不给他否认的机会:“莫在这儿遮掩,你的那些心思,旁人不晓得,老朽侵yin朝政四十年,哪里看不出?”

    萧铭瑄难得真的谨言道:“在您眼里,自然是小打小闹,算不得大事。”

    “手段虽有些幼稚狠辣,但存心良善,却是陛下和老朽看重的。”房蔚正色道:“太子仁慈贤德,但却过于柔弱,陛下这是在磨刀。但陛下却忘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来磨刀的。”

    “前儿听说萧妃病重,只怕是没多少日子。你们便以为,老六和老四再不可能重合?”房蔚摇摇头,“若论手段眼力,陛下的儿子们只怕没人比得过那位殿下。”

    “至于如今局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圣心难测,都老老实实做事便好。须知陛下乃千古明君,盛世可不是吹嘘得来。可陛下也是性情中人,如今困于私情,却是臣子不可妄论的。朝堂上今日之局面,早在赵后故去便显露端倪。陛下不忍辣手,着实是想给他机会改过。但人心易变,淮王早非当初那个初涉朝政便锋芒毕露的年轻人了。”

    “《道德经》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灵芝自发蒙便跟着我,入仕时间最久,却只长于民生吏治,于大局是把握不来的。飞彦机敏善谋,我瞧了你五六年,却实在懒散,手段也差些。至于阿铭,当初你主动请缨要去安西,我虽然听了,却也以为你不过是想去捞军功罢了。及至捷报频传,才知道却不是平常勋贵子弟。待你回了长安,所作所为老朽实在惊喜,倒是萧远养出个好儿子来,实在让老朽敬佩。”

    “只是你还是有些自负,须谨记一点,胸怀天下,明悟己心。将来太子殿下若成事,你三人定是肱骨之臣。历来盛世转衰,是因继任者不才。可若太子坐得稳固,我大唐盛世却也可多享几十载。”

    一人半躺,三人屏息端坐,生怕打断这位老相指点朝局。萧铭瑄只觉得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