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章 预料之中 (第2/2页)
孙副使饮酒归来,见到是他,倒认了出来。所以毫无防备,迎着他进了屋叙话。也不知安佳木提了什么数目,却被断然拒绝。因而起了杀心,将本打算自杀的毒草混进了孙副使的茶中,等孙副使喝下毒发后,又用锦被堵住他的口鼻,以防出声。” 王朝远娓娓道来,如同亲历一般:“微臣同萧总吏追查三日,从孙承运的一个仆人处查到安佳木和孙副使的往事,又花了些功夫找到安佳木的息身之地。陛下,安佳木知道自己杀了土蕃的副使,断无活命之理,因而留了遗书,已然上吊自尽。微臣等人找到的时候,尸身已经发臭。经仵作验尸,和遗书的时间基本吻合的。微臣对了字迹,也无差错。” 事情一目了然,明皇看了那封动笔拙劣的遗书,倒是个胡人初学汉字的风格,不由长叹口气,“国师,不知你以为如何?” “外臣没有疑虑。”蒙参躬身,回答干脆。这般结局,距离李迅和他的预计,基本不差分毫,因而蒙参唇角抹过一丝诡笑,更无人看到。 “如此便好。”明皇心下松口气,“四夷馆已重新收拾妥当,国师可放心搬回。萧铭瑄,务必保障四夷馆的安全。明日起,好生和谈,不得怠慢分毫。” “微臣遵旨。”萧铭瑄行了礼,对于这样的收场,也还算满意。他平日很少上朝,今日却是有些好奇,便在自己的位置站着,老实去听。 黄河春汛拨银,江南疏通河道,被各部的官员禀告。上官元只是个弄臣,这些事务明显不通。李佑秉持退让之心,几乎不吭声。这差事便给了李迅,让这位淮王高兴异常。 明皇有些倦怠,等事情禀告的差不多,才挥挥手,说起自己惦念的正事,一脸喜色的说道:“前日太医把脉,朕的爱妃有喜,已经两月了!朕想着又是春日,为了那未出世的小家伙,大赦天下。爱卿们以为如何?” 这消息是明皇亲自说出口,群臣拜贺,好不热闹。 萧铭瑄跪在一众臣子中,拿眼偷看,果然李迅眸中闪现而过一抹狠辣——当真被猪油蒙蔽了心。 四夷馆中和谈再开,萧铭瑄也就不打算再打马虎眼。双方坐定,萧铭瑄先笑道:“国师真是好算计,枉费我在此间和那位孙副使周旋那么久,其实您才是正主。” 他拿话意思明显,是说蒙参早知道孙承运必死,以此为筹码,他再来谈,自然占着便宜。 蒙参顾左右而言他,“正是为难于我了,我是不善言辞的。” 唐飞彦冷笑道:“国师若不善言辞,在宫中却把陛下哄得……”话未说完,唐飞彦猛然反应过来,咳嗽两声掩饰道:“国师真是太谦虚了。” 你来我往,说了些许无用的废话,萧铭瑄轻咳一声,“到了现下,咱们就做无用功了。国师请看,”他从袖里取出卷起的纸卷,让萧云递过去,淡笑道:“这是关于通商、税权,我大唐的底线。至于土蕃称臣纳贡,我大唐最低要求,也给列的清楚。” “大唐给了十二分诚意,”萧铭瑄眯着眼睛,一字一句:“本将军也知道,孙副使一事,终究是在我四夷馆中发生,是我大唐护卫不周。相信国师看罢,会对我大唐诚意,看的明白。”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本将自认绝不亏心,如今就看国师的诚意了。”萧铭瑄精通土蕃语,那卷纸打开先是汉字,再是土蕃文字,俱都出自萧铭瑄手笔。他草草看罢,心里不免得意,大唐终究还是让出不少。 不过蒙参也明白见好就收,大唐是不允许土蕃在丝路上收税,这一项本就是蒙参信口开河。至于打开关隘,却也出乎蒙参预料。他本意觉得能在边境打开三四处就已经不错,萧铭瑄却给他点了六处,遍布边境线,倒是出乎意料。 至于纳贡多少,蒙参却不是多在意了。只是其中丝毫未提及和亲一事,“都尉真是爽快人,这些我谨代表土蕃赞普,答应了。只是赞普一心求娶大唐公主,不知都尉为何只字不提?” 萧铭瑄早知道蒙参有此一问,“陛下如今未定的女儿只得固城公主一人,做臣子的上体天心,自然知道是断断舍不得的。国师若真有此意,不妨亲自求娶。却别为难我这个办事的人了。” 蒙参一愣,着实没想到萧铭瑄会打人情牌,但也拿他的话没办法,“既如此,待大唐拟定好正式国书,我土蕃愿意签订。” 萧铭瑄站起来,“近日初夏时节,曲江池芙蓉园花开无数。本将军有意请国师前去观花赏水,不知国师可愿赏个面子?” 自打蒙参来到长安,这位少年骑都尉何时给过多好的脸色?他忙站起身,应道:“都尉客气,只管定个时间便好。” “那便后日,本将在四夷馆外等候国师大驾。”萧铭瑄一笑,“到时候只谈风月,不论春秋。请国师不要嫌弃萧铭瑄武人一个,不通文墨便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