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 诀别 (第2/2页)
外立着个书生,一身锦袍,眉开眼笑,正是昨日到他们住处蹭饭的金安仁。 李幼玮微微皱眉,低声啐道:“真是阴魂不散。” “我看你昨日跟他聊,还是蛮开心的。”萧铭瑄对她说罢,站起身喊道:“可是金兄?” 金安仁跑着过来,似乎颇为兴奋,“正是正是,又能偶遇,可见咱们当真有缘!” 萧铭瑄拿了新杯子给他斟茶,笑道:“我也这么觉得,金兄这是做什么呢?”他绝口不提今日金安仁的穿着显然是富贵人家,与昨日所言并不相符。 看萧铭瑄语出真诚,带着浅浅的笑意。 金安仁一拍脑门,笑道:“家父逼着我早些启程去长安备考,今日却是我的那些朋友设宴相送。不过我下月才走,还是有功夫陪你们去访青城的。” 萧铭瑄笑道:“那金兄就快去吧,我们如今就住在那间院子。待改日约好时间同去就是。” 金安仁一笑,又对李幼玮说了两句,才告辞匆匆跑开。 “昨日还觉得他不过是年轻没历练,今天却觉得真也是个绣花枕头。”李幼玮拿捏着点心,却不去吃,只一点点撕下外面的脆皮,轻笑着。 萧铭瑄点头,“不过难得却是个好皮囊,比我那二弟也不遑多让。” 等买到昨日的剑南春酒,几人回了住处,却有钉子来送信。 萧铭瑄拿着信件看罢,笑道:“金安仁,益州节度使金全的独子。不喜武事,偏走文道,他功名还真是靠着自己考取的。就不知明年恩科,这位金公子能不能考中了。” “万一他要跟我们一起回长安怎么办?”李幼玮倒对金安仁的身份不怎么感兴趣,“我看按着这人的性子,肯定要问。” “咱们还能由着他牵着走?”萧铭瑄笑道:“你若不愿理会,不过换个住处,半日功夫而已。” 侍画她们都在院子里,屋内的只他们二人。李幼玮侧头看着萧铭瑄,“我不信这人的心思你看不出。你就不气么?” “你说他心悦你?”萧铭瑄一语道破,微微晃着脑袋笑道:“长安的公卿子弟文人雅士犹如过江之鲫,也没见你另眼相看,何况是他?我倒是做什么要自寻烦恼?” 萧铭瑄觉着有些热,稍微扯开些领口,他见李幼玮神色不太自然,笑道,“水应该备下了,你快去吧。我一会儿就来……” 三月夏至,韦谦进宫拜别明皇,换过普通衣衫,往城北而去。 韦氏立足陇西几百年,资历深厚。大唐开国又为开国功臣,曾是陇西关中氏族最为风光的。历代名臣良将辈出,数不胜数。 及至宣帝年间,韦谦的独子韦江却不愿入仕,弱冠之后仗剑远游,娶妻也随着心意,是位出身江湖的姑娘。 此次出任北庭,韦谦干脆举家迁移,只留了些许忠诚老仆,和还在长安任职的韦氏族人。 灞桥折柳,韦氏乘着马车前来为长兄送别。 “大哥,您此去好生保重。”韦氏看着兄长,不由抹泪道。这一别后,恐此生难见,怎能不让韦氏伤怀? 韦谦看着她,也忍不住涩身道:“如今韦氏在长安的,我已然告诉他们,以你为首。二弟三弟虽说是庶出,但你知晓他们性子,都是忠臣,也有才干,都憋闷得紧。切记时刻提醒他们,不可轻举妄动,以防彻底坏去根基。” “也别太过伤怀,你知晓大哥我,志从不在长安城中。”韦谦展眼看去,难得露出个向往的笑容,“我只道这辈子是无望,临老却有这等机会。老天着实待我不薄。” “瑄儿回来,告诉他,以不变应万变固然没错,却得知先机。”韦谦拍拍韦氏的肩膀说道。 记忆中大哥对她总是宠溺的,甚至当初刘氏的缘由,很是为难了几次萧远。 韦氏抹着泪道:“这么些年,幸亏大哥一力帮衬。而今分别,慕萱竟然没什么可为大哥做的,实在汗颜。” 韦谦哈哈大笑起来,“我的meimei,可是女中巾帼!你当大哥是瞎子聋子么?这些年你打点萧氏商行,萧远能打赢征西那场仗,还不亏得你在后用心。” “长安这盘棋,有你们这些人,我不担心。”韦谦不再多说,只道:“就算不为天下,为我等臣子黎民,也不能让老四上位。他前些年还是可以的,如今却似入了魔障,端不是明君的样子。” “大哥放心。”韦氏应下,露出个自信的模样来,“外有瑄儿,和房相留下的那些个学生,内有我,有真正的忠臣,就如大哥所说,长安这盘棋虽说凶险,却有迹可循。” “我会为瑄儿,为大唐保住北庭的。”韦谦许下承诺,转身离开。 这一路西行,终身不归故土,不知是幸或不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