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章 人心 (第1/2页)
汴州灾民民变一案,终于彻查清楚。明皇下旨严惩杨国明,贬为庶民后,流放琼州。汴州上下涉案官员皆被问责,处罚严厉。当初派去的吏部御史台官员,也因此下狱。此案落幕,太子李佑解除圈禁,重回朝堂。 李迅立即反击,联合杨国忠借口金吾卫上下整顿,要将王老三拓拔俊等人调出金吾卫。然而调令才出一天,方才得了自由的李佑亲去求见明皇,言道圈禁时觉得身体康健太过要紧,又见王老三武功卓越,便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求为师父,好生学习武艺。 李佑的长子李栩已经五岁,活泼懂事,已经开蒙。而之前的双生子还未取名明皇得知后倒起了心思。 他琢磨良久,点头道:“好容易有个孙女,便取名棠。至于小崽子,朕很喜欢,叫他栋儿,将来做大唐的栋梁之材,你觉得怎么样?” 李佑大喜,跪下道:“儿臣替他们谢过父皇赐名!”栋梁之材?明皇的言下之意,便是他这个太子坐得稳当,不必忧虑。 “那个王老三教的究竟如何?”明皇让他起来,问道。 “回父皇,王参将是久经战场的,教的都是生死间才磨炼得出的经验,却比那些只知道教兵书的夫子管用。他武艺也很好,马术了得。好叫父皇知道,他之前是一直跟着忠国公的,孩儿信得过忠国公。” “哦,对,朕记得当初是把他调进金吾卫做副领的。”明皇转了头,问卢有邻道:“杨国忠为何要调走他?” 卢有邻躬身,“回陛下,听说是因为王参将行为不端。” 明皇微微颔首,“传圣旨,王老三任金吾卫右副领,护卫麟德殿、东宫、雍和宫,不得有误。” 李佑暗自舒口气,当初刻意请王老三为自己孩子的老师,好歹在金吾卫中留了些忠心耿耿的将领。若真都是杨国忠之流,他也不用再争,早些逃命才是正经。 消息传回杨国忠处,直把这位近些时日风光无限的统领大人气得砸了七八个才送来的耀州青瓷茶盏。 “陛下怎么说的?难道没人禀报陛下王老三那厮行为不端么?” “回统领,禀报了。陛下什么都没说,倒是太子殿下说路老三是他两个儿子的老师,陛下才开恩的。想来是留面子。”当时在场的金吾卫忙跪下回话。 杨国忠眉毛一抖,坐下道:“你重新说一遍,一点细节都别落下。” 那金吾卫忙回忆了一遍,哆哆嗦嗦说罢。好在他说得甚有条理,杨国忠很快抓到重点,“你确定没听错?陛下为太子的次子取名栋梁的栋?” “是!陛下说,希望他将来做大唐的栋梁之材。”这人斩钉截铁,杨国忠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看来明皇是无意废太子的,不过是想要给他磨磨心智。杨国忠抚着额头,脑海中快速略过这七八年来的大小事件。这一细想,他终于明白之前当真看错了。 明皇看似重用李迅,然而便如置于火烤,似是炙手可热,殊不知引火烧身也最容易。 借着李迁的缘由,近乎荒唐地贬走房蔚,实则不过是让他远离党争罢了。而后一步步,不过是借着李迅的手,来看朝中有几个忠臣。 至于不忠的,等李佑登基一目了然,换掉便是。而在当下还能忠耿的,自然会被李佑重用。 若早几年明白,杨国忠断不会支持李迅。他是聪明人,知道筹码已下,如今回头是痴心妄想。何况以他杨氏的为官之道,李佑也根本容不得他们。再加上杨贵妃夺走的宠爱,是本属于赵皇后的无上殊荣,李佑能不介怀? 如今最要紧的,是筹谋得当,让李迅走上明皇的老路,兵谏夺嫡,再下杀手杀个干净。这皇位,自然就是李迅的了。 杨国忠惨白了脸,他年岁尚轻,对明皇登基之事只是略有耳闻。但当初的晋王吴王全家老少皆被问斩,可是血淋淋记入史册的。李迅可有明皇当年的魄力? 杨国忠闭上眼,野心怂恿,要他不得不想出个好办法铤而走险。成王败寇,他并不信自己搏不过李佑。 而如今最该除去的,文臣自然是魏灵运一党,武将则非萧铭瑄莫属。 他陡然挣开双目,无声无息吐出三个字:“萧铭瑄!” …… 门被从外打开,进来的人一身短打,手里抱着个木桶。桶里热气上涌,让人看不清他的眉眼。这么重的木桶,她抱着走路一点也不吃劲,还抬起后脚一拨关上了房门。 来人笑呵呵道:“热水来啦。” 小板凳上坐了个少女,长发散开,湖色的圆领右衽胡服,盈盈一握的纤细腰肢,正弯着腰脱靴。她脚边卧着一只浑身火红的狐狸,蓬松的尾巴卷起,看见进来的人,细腿站起,对她示好。 “瑄哥哥,你这般打扮我还是看不习惯。”坐着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