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章 岁月静好 (第1/2页)
在马车里取了药膏和自己平日里用的丸药,萧铭瑄才算松口气。 他伤势如何,自然是自己最清楚。心肺间只怕内伤不轻,也不知之前的病是否有恶化。 萧铭瑄一人在马车里坐了良久,眉目间的痛楚一闪而过,终究被他隐藏干净,再看不出半点痕迹 吞了丸药,萧铭瑄将整理好的衣物包好,下了马车后,照旧一脸轻快笑意,走进屋内。 用过晚饭,二人披着衣衫坐在门外,都有些怅惘。明日启程回长安,便不得不面对那些凌乱纷争。若是往日,萧铭瑄只会想着如何迎难而上。然而今时今日,却平添一股郁结之气。 “若不出所料,六哥年底定会回来的。”李幼玮靠着萧铭瑄的肩头,低声道:“虽说当日你我帮了他,但这人脾性如此,只怕四哥巧言令色,便会将过往尽数忘却了。” 萧铭瑄默然承认,“但我还是愿意赌一赌。人心向背,我偏偏要赌六爷还是那个快意恩仇的六爷。”萧铭瑄抿唇,有些倔强,偏生李幼玮就喜欢他这份赤子之心。 “你离开长安前吩咐小云子做什么去了?现下可否告诉我?”李幼玮不再说李迅的事情,转而问起别的。 萧铭瑄心知迟早得告诉她,便低声说了安排,而后又道:“不过我们没有什么凭证,只怕此事艰难,不好办。” 李幼玮暗赞萧铭瑄做事想得长远,将来只怕这才是他们最后的底牌,也垂首想着办法。然而这等大事,哪里是一句话一个身份就能摆平的?李幼玮皱着好看的眉毛,低头沉思着。 萧铭瑄不忍她耗费心神,便出言安慰:“我还是相信那些将士,并非好坏不分的,再说情况如何,还得咱们回去才知晓,你不必……” 他的话还没说完,李幼玮一拍大腿,笑逐颜开:“有办法!”从脖颈间拉出红绳,在月下对萧铭瑄道:“这就是办法!” 绳下坠着个四方的羊脂玉,有螭在上。萧铭瑄不是没见过,只当她的一块玉饰,从未往别的地方想。 “这是爹爹的行玺。”李幼玮压着嗓子解释:“凭着这个,你想调哪里的兵不成?” “这怎么会在你这里?”萧铭瑄忙捞过来仔细看去,果真一面刻着文字,仔细看去,“天子行玺”四个纂字历历在目。 “爹爹给我的,”李幼玮等萧铭瑄看完才收回脖颈,带着怅惘道:“只怕爹爹也不知晓将来会怎么样,给了我这个,是让我保命用吧。” 萧铭瑄知道她心里难过,拉过李幼玮的手,“你放心,这世间既然有我,便不会让你孤单一人的。”他说到这,却忽而想起当初张陵为李幼玮诊治之时,曾说李幼玮的苦源应在自己身上。 然而自己对李幼玮,又怎忍心加害丝毫? 四天后,萧铭瑄驾着马车,于长安城落门前赶到城外,随着人流慢慢前行,却在进门后,被一队人马拦住了车架。 “忠国公抗旨出京,请跟咱们走一趟吧。”带队的是刘庆,一脸淡然,眸中寒光一闪而过,坐在马上,丝毫没有下来的意思。 车里的李幼玮正要出声,萧铭瑄却平静的说道:“带路吧。” 将近黄昏,大理寺衙门大开中门。恰好另一位少卿谢珏还在,他得了消息不敢怠慢,整理衣袍匆匆赶到门口,迎接外面的贵人。 当今朝廷,除却皇族,最高的爵位便是国公。淇公韦谦去了安西;卢公武禾常年居于东都洛阳,几乎不回长安;本来按着爵位制度,萧远去后,忠国公本应削爵,可萧铭瑄军功卓著,又迎娶了明皇的掌上明珠,忠国公爵位不变,且应该还会延续下去,便成了如今身在长安的第一国公。 何况萧铭瑄在军中威望颇深,是年轻一代里当之无愧的第一,因而哪怕如今丁忧在家,也没有哪一方敢低估。那位少卿谢珏不是王朝远那等等直人,岂能不心慌? 打开车门,萧铭瑄扶着李幼玮下来,根本不理会一旁刘庆,二人并肩站在大理寺门口,不进去,亦不离开。 谢珏抹了抹汗,拱手行礼,“下官见过国公、夫人。这……这下官着实不懂啊。” “萧铭瑄重孝在身,却擅自离开长安,公然抗旨,谢少卿现下可懂?”刘庆依旧稳坐马背,大咧咧说罢,阴笑道:“他被本官在城门抓了正着,这些御林军俱是人证。” 说到这里,刘庆弯下腰,离谢珏不过一臂距离,提点他道:“少卿不必畏惧,本将已然派人递信给了大明宫和礼部,您只需要收押便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