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2章 夺权 (第1/2页)
头一回以文官身份上朝,萧铭瑄摸着自己头顶的三梁冠,颇觉累赘。 “兕子,又不是大朝会,不必这般的吧?”萧铭瑄着实不喜那宽大的官袍,跟李幼玮抱怨。 “我猜大哥也不会这般打扮。”李幼玮拍开萧铭瑄的手,理了理腰带,往后退了一步,又点点头。 “那你为何非要我穿这一身?” “我想看看咯。”李幼玮嘻嘻笑道:“好了,你可以换了。” 萧铭瑄哭笑不得,手下却利索,很快换上件绛紫的窄袖常服,去了三梁冠,换了顶貂皮幞头,额间镶着块儿成婚之时,明皇赐下的卵状白玉。 纯钧的剑鞘还未铸好,萧铭瑄犹豫片刻,便没携剑。 侍剑在外唤道:“老爷,时辰差不多了。” 萧铭瑄高声应罢,伸臂抱起李幼玮,把她送回床上,柔声道:“你且再睡会,早朝后还得处理公务,恐怕回来都该用晚膳了。今后你就安心睡,不必起来。” 李幼玮缩进被窝,果真打了个哈欠,闭上了眼眸。萧铭瑄吻了吻她好看的樱唇,掖好被角,拉上帐子,才转身出门。 早朝在宣政殿举行,李佑精神尚好,似乎有些畏寒,披着件斗篷进来。等被殿内的地龙熏暖,他解开斗篷,果然如李幼玮所言,不过是件半旧的裘衣。 明皇不在,他只站在御阶上,领着大臣们一起对龙椅拜了三拜。李佑转过身,蓄了短须后,人显得更稳重些。 “今年最后一批安西的饷银粮草可送出?”李佑开口,先问今日当值的户部侍郎。 “殿下放心,早已点齐,今日出城。” “河南道赈灾的后续事宜,户部又如何?”李佑手里拿着张卷纸,另一只手接过内监递上的墨笔,边勾边问话。 “回殿下,长安城中募集的旧衣物等已经装车。至于过冬的粮食,也在准备中。淮王殿下交代过,臣等不敢掉以轻心。” “岭南郡的几个空缺,吏部准备的如何?” “回殿下,已经拟了几个候选,您请过目。” “杜明堪用,药延嗣还可再看两年,息沅擢升广州节度使。” “臣遵旨。” 萧铭瑄人虽然站在前面,却一直默不作声。李佑处理政务,虽说及不上李迅那般行云流水,但该有的远见,一样不缺。 况且虽是夺嫡,但他并非任人唯亲,吏部所举荐的几个人,若有真才实学,李佑当即启用,或升迁,或调任,一副开拓的胸怀,哪里看得出夺嫡而引起的倾轧。 早朝进行得很快,一个多时辰,便将大唐各地的要紧事安排完。 “今日起忠国公便是我朝新的兵部尚书。”说罢正事,李佑放下纸笔,踱步走下御阶,丝毫不掩饰喜色,“忠国公虽说出身武将,但兵部并非打仗的地方,这些时日还得抓紧熟悉才是。” “殿下说的是,臣知晓的。”萧铭瑄躬身行礼,“臣正打算早朝结束后,去兵部衙门要往年的折子文书好好看看。两位刘侍郎都是肱骨之臣,臣不敢称大。” “你知晓这道理,孤便放心了。”李佑一笑,挥挥手示意早朝结束,自回东宫。 萧铭瑄侧身,对今日当值的刘庆微微一笑,“刘侍郎,请吧。” 兵部衙门位于六部西侧,三进的院子,廊房里存放着历年的文书。萧铭瑄跟着刘庆在这里来回转了转,回了大堂。 毕竟萧铭瑄是当朝的国公,明皇钦点的兵部尚书。今日除却派出长安的人员,都在大堂上侍立,等着见见明皇眼前的大红人。也有对他好奇的,眼巴巴想看上一眼,忠国公爷究竟长什么样。 萧铭瑄负手跨进门槛,脊背挺直,目不斜视,直接走到刘庚身前站定,“萧某初来乍到,虽说领着尚书,但具体事务还得两位侍郎多费心。” 刘庚躬身执礼,“国公谦虚了,这是下官份内。” 萧铭瑄点点头,自行绕过桌案,坐在了椅子上。大堂里站着的三十几号人,萧铭瑄眯着眼从他们面上扫过,那些人只觉得后脊背一寒,忽而想起来这位可不仅仅是明皇眼前的大红人,亦是战场上真刀真枪杀过人的,顿时都收了小觑的心思。 刘庆打心眼里和萧铭瑄不对路,因而刘庚先行开口,说的是现下兵部各级官员,和今年的几个要紧事务。 他自打入仕便在兵部,说起来自然头头是道,条理清晰。萧铭瑄默默听着,对唐飞彦所言不由动心。 或许当真可以说服这位刘太爷眼里最看中的孙子,赢得一部分刘氏的支持。萧铭瑄心下思量,当然没忽略掉刘庆眼底的愤恨。 盏茶功夫,刘庚便说完了。萧铭瑄拿起桌上的兵部官印,“兵部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