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9章 不入三甲 (第1/2页)
“别来无恙别来无恙!”萧铭瑄还未开口,塔坨荼已然站起,迎上来满脸笑意道:“汤浴养人,忠国公这风采是愈盛了。” 萧铭瑄心里暗自佩服这人的口舌之利,面上则陪着笑脸,共坐在樟木嵌宝塌上,命萧云上茶。 “大人来得这般早,看来春闱顺利,恭喜大人了。”萧铭瑄亲自斟茶,茶盏是明皇赐给李幼玮的莲瓣折枝纹秘色盏,茶是江南进贡的雪峰茶,汤色浅碧,和茶盏映衬,更添风情。 塔坨荼府上的秘色瓷也是明皇赏赐,是一只浅口莲瓣盘,他恨不得高高挂起供着,哪里舍得这般用?好在他为官多年,很沉得住气,端起来泯了一口,才放下茶盏道:“忠国公若再不回来,我只怕要追到华清宫了。” “大人这是哪里话?按辈分,您是我的长辈,着人来唤一声,我去您府上便是。”塔坨荼不切入主题,萧铭瑄自然安心品茶。 比耐心?萧铭瑄曾经为了伏击率领百余人躲在雪山,躲了整整半个月,又哪里会因此心浮气躁? 又说了些互相恭维的话,塔坨荼见萧铭瑄应付地滴水不漏,不由收拢了以往将他示为年轻一辈翘楚的心,萧铭瑄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在朝中分一杯羹。 心知套不出话来,塔坨荼只得用最笨、亦是最管用的法子,“今日前来,的确有一事,希望忠国公指点迷津。” 萧铭瑄斟茶、端盏,神色如旧,“大人请说,铭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得到萧铭瑄承诺,塔坨荼略稳心神,想了片刻,“陛下对淮王的意思,和对太子殿下的意思,如今已然明了。陛下圣心仁慈,却忘了人心易变。淮王怎肯甘心罢手?何况刘氏虽末路,上官家依旧,杨氏也还如日中天。” 果真是老手,将这些看得一清二楚。萧铭瑄等着他往下说,眼角瞧见萧云比划了个手势,是萧恒尚锦旭他们出考场回来了。 “也不瞒忠国公,今次科举,太子殿下和淮王都在考前递了条子。”塔坨荼最为难的便是此事,摇头叹道:“太子殿下所递上的,大都出身寒门,人数也不过五六人。淮王殿下的,却均是一方士族,家里背景很有些分量,居然有十七八个。” “我便是想问问忠国公,若您是我该如何抉择?”塔坨荼直接将麻烦抛给萧铭瑄,听哪边儿的话,便是归附哪一方,将来夺嫡拉至台面,就由不得他墙头草,两面逢源。 而他所犹豫的,便是李迅在此事中展现出来的实力。那些考生出生士族,虽大都是庶子,但亦很得族中宠爱。若是不照办,不仅得罪李迅,亦是得罪了那遍布天下的十几个士族,似乎很是得不偿失。 萧铭瑄微微一笑,“敢问大人,如今之天下,除了王谢二家,还有哪几家?” 塔坨荼思索片刻,“陇西刘氏,关中韦氏、萧氏,还有三代不得入朝为官的江南赵氏。其余的徐氏裴氏都已经式微,不可再论。” 可惜刘氏算是毁在你手,塔坨荼暗自叹气,谁能想到几百年的大族,如今一蹶不振,会是个不到弱冠之人所为? “既如此,那些小门小户,您有何畏惧?韦氏是我母族,虽说舅伯带人去了北庭,但长安城中的族人,不怕大人知道,是家母为尊的。” 萧铭瑄又看了眼南方,“赵氏如今的家主,可是赵皇后的胞弟。虽说上辈有家训,赵氏自赵皇后三代内不得入仕。但江南举子,十有七八出自赵家,或为学生,或为亲戚。大人可是忘了这点?” 说到这儿,萧铭瑄拿手指了指自己,笑道:“至于萧氏,自然是我做主了。” 塔坨荼顿觉心安,“得忠国公这般答复,我是心安了。半月后春闱揭晓,说起来您家里幼弟十三岁得中举人,也算了得。若他能过春闱……” 话未说罢,萧铭瑄已然打断他,“此事怀有不情之请。” 塔坨荼以为萧铭瑄是为萧恒走关系,谋一个名额,和颜悦色道:“忠国公放心,此等小事,我自会……” “不,大人误会。”萧铭瑄打断他道:“舍弟年幼,虽说考中举人,但我做兄长的,并不希望他能再中会试。我请大人帮我两件事,一是无论舍弟答得如何,不要录他。二是此届考生中,还有个名叫尚锦旭的,年十二。无论如何,哪怕末名,也请大人录了。” 塔坨荼心中一阵疑惑,但想起萧恒是那个已然殉情自杀的刘氏所出,自以为明白内情,点头应下。至于那个尚锦旭和萧铭瑄什么关系,他不想知道太多。 亲送塔坨荼离开,萧铭瑄长舒口气,从正门出去,往国公府走去。 今日韦氏早早去进香,也是有为家里两个考生求个顺心如意的意思,可惜注定有一个要失望。 萧铭瑄摇摇头,由萧云引着去了大厅,还未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