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死无对证 (第1/2页)
萧铭瑄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本来的文字,但见笔锋凌乱,尾端收拢颤抖,显然写信之人当时心下正经历极大的惶恐。他不敢不传出此信,但此事定极为重大,大到萧氏的钉子,都乱了神。 李远诞生之时,李迅本欲除之而后快,这点萧铭瑄自问绝不会看错。但之后李迅的态度转变,和杨贵妃间并没有大的嫌隙,可见他不再把李远当作麻烦。 萧铭瑄眼睛一亮,将这些全都串起来,不由赞道:“四王心思细密,胆子极大,居然真的收拢了陛下身边的人,且应该已有几年,真是好手段!” 尚锦莜还未明白,李幼玮只抓到些许头绪,正待追问,萧铭瑄已然蘸着茶水,在案上写了几个字。 “杨与外男有私。” 李幼玮立即捂住嘴,才遮掩住自己难耐的惊呼。 李远不是明皇亲生?杨贵妃和明皇身边的不良人有私情?李迅一开始就知道,甚至是刻意布下局来,玩的是请君入瓮? 尚锦莜也反应过来,立即道:“我马上派人回信,追着此条线索……” “不,”萧铭瑄打断她,“让他们都罢手,此事不追也罢。” 尚锦莜疑惑,萧铭瑄低声解释:“我大约已经猜得到是谁了,他们冒着奇险送出消息,其余的不必他们再费心,都好好活着吧。” 尚锦莜依言让尚衍传话,再回来时不免有些忧心忡忡。她执掌萧氏多年,亦未曾遇过这么棘手的事情,又见连萧铭瑄似乎也束手无策,更是担忧。 “实在不行,我去和爹爹谏言。”李幼玮蹙眉,有些着急。 “胡闹。”萧铭瑄点了点她的鼻尖,“算算时日,正主也要回来了。我得寻个机会,确定那人究竟是谁,才能从长计议。” “如今形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此事切记压在心底,断不可轻举妄动。”萧铭瑄又叮嘱两句,才和李幼玮告辞离开。 回了永安殿,默不作声用罢晚膳,萧铭瑄才牵着李幼玮的手一起去了汤池沐浴。他知晓此事对李幼玮而言,着实难以取舍,只得柔声安慰。 “兕子,我发誓,若是可以,此生定不外泄此事。陛下还是不知道的好,你说呢?” 李幼玮闭着双眼,神情倦怠,“爹爹若是知晓,不知该多伤心。能不知道还是不知道的好。” “我本意亦是不愿彻底捅破,毕竟此事牵连定广,万一不能一蹴而就,只怕被反咬一口,得不偿失。” 萧铭瑄揽着李幼玮的纤腰,低声道:“不过如今有了眉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不惧。” 李幼玮转过身,伏在萧铭瑄身上,忽而觉得安心下来。 汤池边的金盘上刻着葡萄缠枝纹,寓意多子多福。李幼玮不知想到什么,轻笑道:“阿铭,将来咱们若能那般,多好!” 萧铭瑄不知她说得那般是哪般,但见她开怀起来,亦是喜上眉梢,只顺着道:“定如你所愿。” 李迅人已经到了潼关,却迟迟不肯入京。上官元叛了的消息送来,杨国忠的信也随之而来。他不慌不乱,只差亲信送了一封信入京,便借口感染风寒,滞留在潼关。 跟着他的是张浚,此次他以御史身份一同前往赈灾,亦是见识了李迅的手段。 “殿下,您应立即进京的。”张浚对他是钦慕的,想了良久,还是直言劝谏,“如今形势大变,您不该容忍上官元此举。” 李迅一身薄衫,头戴士子巾,端的风流潇洒,一派舒朗气势。他有些嫌热,取出折扇来,“我若此刻入京,难免惹上闲言碎语,哪里及得上在此坐山观虎斗?” “您的意思……”张浚有些明白,“是借着此人点火?” “他若不叛,便不是上官元了。”李迅胸有成竹,“如今整个长安都知道上官元顺了李佑萧铭瑄,若他出事,你若是萧铭瑄,保还是不保?” 张浚略一思量,便明白李迅的打算,“殿下此举极高,浚佩服!” “我已命人去让暗香楼的掌柜动手,以挽荷一事状告他欺民。不论如何,此案定得由刑部查办。萧铭瑄保也保不住,但若是不保,谁敢投靠他们?” 李迅说得潇洒至极,一扫这大半年来被打压的颓然,对张浚道:“你爹爹也不必过多参与,只需要按实查案,便可送他上西天!” 张浚想了想,“殿下此举,不费吹灰之力,便会废了这位丞相。但相位空缺,您可不能不防啊。” 李迅哈哈大笑,“这便要你们这些言官御史出些力气。”他附耳低声说了两句,张浚眼睛一亮,只不住点头。 两人计议良久,张浚才躬身执礼,“殿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