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0章 投靠 (第2/2页)
“你说他这个时日巴巴来见你,是为什么?”毕竟待会儿有外人来,赵良一离开,李幼玮便取了萧铭瑄的纱帽戴在头上,拢了青丝,换上男装。 “左右不过是为官位为身家为性命。”萧铭瑄笑着替她扎上丝带,将结扣系上,打量打量道:“嗯,真俊俏。” 不多时,侍画领着金安仁进来,又奉上茶。 李幼玮开口问了句:“什么茶?” “回夫人,银针。”侍画明白她的心思,这一句夫人叫的大方得体,而后静悄悄俏立在一旁,拿着扇子缓缓摇动。 萧铭瑄这才道:“如今我获罪在家,勒令闭门思过,金兄肯来真是蓬荜生辉。” 金安仁忙道不敢,他跟着侍卫走进内院就有些纳闷,及至到了殿外,看到延年殿三个斗大的字,心下又激动又感激。能在如此地方见他,足见萧铭瑄还记着益州偶遇的一份情谊在。 他虽然做了翰林,但并不愿止步于此。几番和李迅交涉,李迅只说自己如今式微,他不若去求萧铭瑄,或许还有机会。 他是聪明人,虽然父亲一向以淮王李迅为首,但自打进京以来所见所闻,金安仁心知肚明,淮王若想从废太子着手,怕是半点机会俱无。 乱臣贼子可不是这位金公子所愿,寻思许久后,金安仁干脆决定来问个明白。 进了殿内,那位好看的侍女引着他入了侧殿。金安仁料想不到,此处收拾得竟然如同士林子弟,满壁的书册。 萧铭瑄和李幼玮二人歪坐在矮塌上,正低声说些什么。及至他进来,两人也没多言。 金安仁有些发愣,萧铭瑄只得又说了一遍,才点醒了探花郎。 金安仁忙道:“萧兄哪里话哪里话。”说完这两句,金安仁才惊觉自己后背冷汗淋漓,萧铭瑄虽然衣着素服,却让他压力倍增。 怎地以往在益州初遇,完全没这等感触?金安仁心下纳罕,孰不知他这等模样让萧铭瑄李幼玮二人看在眼里,落了个胆怯的印象。 萧铭瑄示意李幼玮莫要吓唬他,朗声笑道:“金兄不必这般拘礼,你我相识于微末,才更应珍惜。你惦记的那冷魂烧我着人备下,待会儿设宴,咱们不醉不归。” 金安仁安心不少,拿出备下的礼物递给一旁的侍画,“我知道你们二人什么都不缺,这不过是益州老家经营的茶山上今年所摘之茶,取个鲜意。礼轻情重,二位莫怪。” 萧铭瑄接过来打开盒子嗅了嗅气味,当即双眉飞扬,赞道:“好茶!多谢金兄美意!” 于是煮水烹茶,金安仁嗫嚅不言,萧铭瑄便耐着性子和他兜圈子。又是品茶又是论曲,就是不开口说正经事。只把李幼玮看得憋不住笑,干脆寻了个由头离开。 侍画自然笑着跟上,两人出了门,李幼玮才压着嗓子笑出来,“以往竟然没发觉他捉弄起人来,是这么个性子。” 刚巧侍剑过来听见这话,便道:“夫人你可不知道,当初咱们打土蕃的时候,就爷的坏主意最多。” 眼见着时日渐渐过去,金安仁终于咬牙坚定道:“今日前来,是真有一事求萧兄的。” 萧铭瑄“哦”了一声,放下喝了半杯的天青斗,“金兄真是的,但说无妨!” 见萧铭瑄语出诚恳,金安仁安了一半的心,而后道:“此事我也就敞亮着说。萧兄也该知道,我爹爹和淮王有旧,这么多年来本是一条心的。” 萧铭瑄不做应答,淡淡看着金安仁,静候下文。 “以往那几年,爹爹只道太子殿下德才皆不如淮王……”金安仁吞了吞口水,“便想着陛下会不会行明帝年间废太子之举。这也是一时糊涂,如今却是明白过来。殿下自然永远是殿下,淮王永远只是淮王。” “淮王如今是意志消散党羽尽失,只等着陛下下旨便就藩淮南。我求萧兄念在咱们旧识的份上,将来莫要为难。父亲一向有苦劳,今后定忠心耿耿,再不敢有二心了。” “金大人知晓你要来么?”萧铭瑄听完这个书生的话,温和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果然金安仁听罢眼神有些躲闪,犹豫片刻才道:“父亲自然是知晓的。” “那便请金兄传话于令堂,上官元一事,非殿下本意,而是此人为非作歹,应有此报。但金大人励精图治,是我大唐一方良臣,殿下打心眼儿里敬佩大人的功绩。”萧铭瑄亲手斟茶,递给金安仁,故作埋怨:“金兄担忧这些,却是信不过殿下和我了。我素知你品性,哪里会害你?六部将多空缺,还怕你们这些翰林无用武之地?” 金安仁大喜,激动的脸颊都红了,结结巴巴道:“萧兄莫开玩笑,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光我兵部所缺各司主事,就好几个,如今不过是靠两个侍郎撑着。其余五部,自然亦是缺人的。” 金安仁也不怕烫嘴,一口气喝干了茶水,“我真是驽钝,应早些来寻你的。否则也不会怔忡了这么久!萧兄,大恩不言谢!今后但有差遣,我金氏定不推辞。” 萧铭瑄扶起他,刻意笼络:“这是什么话?走,吃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