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章 野心 (第2/2页)
能相助,本宫便能早日一统土蕃。若不愿意,本宫不过是拖上几年罢了。说到底,本宫有抱负,至于是在大唐还是土蕃,区别亦不大。” 萧铭瑄在桌下拉住李幼玮手心,画了个“信否”的字样。他面上不露声色,微微看了眼李幼玮,见她眼珠子转了转,也明白固城此举有虚有实,让人难以辨别。可隆尔逊一事他考虑良久,难道就此放弃? 固城极有耐心,带着笑意等待答复。 萧铭瑄只能道:“垂帘一事,土蕃从来都无。此举……” 固城眼睛一眨,带着了然道:“本宫明白,国公是在犹豫,选隆尔逊那只小狐狸,还是选本宫吧?”她指了指土蕃的方向,道:“本宫只有一子。索尔他流的血既有土蕃,亦有大唐。本宫愿意在事成之后,送他去长安修习我大唐君子之道,直到十五岁。” “隆尔逊的确好扶持,但他得到土蕃后,对大唐不是不战,而是无力再战。”固城口若悬河,句句皆理,所言都是萧铭瑄所犹豫,“本宫却当真不愿大唐土蕃再起争端。与其带给土蕃更为辽阔、却无法真正拥有的土地,本宫更愿意像太宗陛下、女帝一般,给他们创造生活富裕安定。” 她瞥了眼萧铭瑄,“如何抉择,相信国公不会做错。” 帐中沉静下来。固城拿捏着粗陶茶碗,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萧士轩低着头,一字不吭。 萧铭瑄暗叹口气,他本对隆尔逊的要求就有些不愿,毕竟是期许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万一扶错了人,带给安西不可知的变数,今后他就算真心退隐,也不得不顾忌到安西的局势。 而固城所提,则完全解除了萧铭瑄的后顾之忧。然而他一生所应,从未负人。要他食言而肥,确实有些为难。 仿佛知道萧铭瑄在想些什么,固城道:“沐公忘了这是打仗,该利用的自然应当好好利用。土蕃暗中对隆尔逊忠心的亦不在少数。若用得好,丛苍只怕半分机会都无。这之后,本宫自会派人做掉他。这些国公都不必忧心。” 萧铭瑄看着固城,他如何都料不到眼前的女子会有如此心机城府,只怕当初在长安城中,她是韬光养晦了的。 萧铭瑄幽幽叹口气道:“公主,李迅若得你相助,或许真得到这天下了。” 固城掩唇一笑,道:“国公说笑了。这些生死算计,本宫是到了土蕃,才不得不会的。”她眸中闪过一丝冷意,被隐藏得极好,根本无人发觉。 “那便如公主所言。”萧铭瑄下了决断,“本将和公主联手,共谋丛苍。之后索尔来长安游学,十五归逻些。这些年里,土蕃便交由公主殿下打理。大唐愿和土蕃摒弃前嫌,共结兄弟之好。” 这次轮到固城讶异,萧铭瑄这么快就下定决心,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他。 固城带着笑意起身,郑重道:“如此,请击掌为盟。” 二人同时起身,在昏暗的烛光下,击掌三下。 固城回头对萧士轩道:“萧总吏,今后便劳烦你,为本宫和国公传递消息。但现下还请你回避,本宫有些私事,要和meimei妹婿说说。” 萧士轩不敢多待,拱手退出。 如此情景,萧铭瑄李幼玮焉能不知萧士轩已被固城引为心腹。 李幼玮本欣喜于萧士轩的归来,此时却不得不考虑如今土蕃不良人只怕和萧氏钉子为了求活,都已经互相暴露。但萧士轩既为固城所用,今后重新建制,难度就会更大。 固城混在军中,和萧铭瑄计议几日,留下了丛苍澜瑚的一支纯金令箭,连客气话都没说,就悄然离开。 “听闻当初国公因着不受宠,甚至是诞在外宅。此言果真不是流言?” 萧士轩不解固城为何有此一问,但还是点头道:“韦氏当初惧热,三四月间就搬出国公府,住在别院里,直到阿铭出生后。她也是个极硬气的,先帝下旨国公继世子位,才搬回去。那几年下官正在各地历练,只记得阿铭小时候便老成,不像旁家孩子天真烂漫。大哥心里对他其实是慢慢喜欢起来,毕竟天资聪颖又踏实刻苦。” 他见固城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便接着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讲出来,“其实大哥身子骨弱,他带兵出征,多是运筹帷幄,不会亲上战场。但当时带了阿铭,旁人都道这是刘氏进谗言,其实是那孩子自请的。” “大哥一直怕自己去后,安西无人能统御。见阿铭一步步从前锋营杀敌,靠着军功脱颖而出,他才更有心栽培的。” 固城眸中含笑,“原来如此。莫道丛苍曾与哥哥写信,务求杀了萧铭瑄。薛华身死,若连收拾烂摊子的人都没,他可不是赢定了?” 她要做女帝一般的人物名垂千古,那么只要能助她成事的,谁还在乎是漫天诸佛还是魍魉魑魅,何况区区萧铭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