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卷 血溅金銮殿 第一百零五章 灾星钦差出行记 (第2/2页)
还特意换上过年新衣去啊? 不明所以的百姓们好奇心大作,呼亲唤友,很快就聚集了大批人群跟着大悲寺诸僧向凌家边院而去。到了近前却被手持兵刃的武人拦阻住,只能眼巴巴地瞧着僧人们踩上雪白云毯,而自己等人不能再前行。 大悲寺众僧星夜自保治城赶来,鞋底皆是尘泥,然则他们走在那云毯之上,却连半个脚印也未曾留下。百姓当中有眼力不凡者,不禁咂舌称赞,大悲寺果然深藏不‘露’。这手出神入化的轻功难得他们个个都这样轻描淡写地使将出来。 在道旁维持秩序的是保庆县衙所有衙役并凌家飞鹰骑诸人,若是见有百姓试图往里闯,便不由分说捉拿住,捆巴捆巴,还拿破布塞住嘴扔在道旁。见众人怒目以对,他们不免再度警告,要是再敢越界一步,小心吃牢饭 众人只能抻长脖子,眼巴巴地站得老远去看。有那机灵者,趁衙役不备偷‘摸’溜走,绕至别院旁边的小树林里子,爬在树上张望。不一时,别院四边大树上爬满了人。却不知为何,衙役与飞鹰骑都发觉了此举,却没人上前干涉。 忽而,从凌氏别院内里传来清脆响亮的锣声,共敲十一下,又闻甲胄相撞摩擦“锵锵”声音,有四列金甲金盔武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昂首阔步鱼贯而出。 保庆县衙之人慌忙命所有人跪下迎接皇命钦差仪仗。不过,青原离帝都天高地远,百姓对皇权的认识远远不及腹地众民。他们跪是跪了,却一个两个半歪着脑袋,大胆偷觑。 只见前面八排金甲武士手中执以高山浮云旗、杏黄伞、金黄棍、烂银旗枪。后面十二排武士则或挎或背或手握龙首槊、凤翅锤、玄燕钺、方天戟、雁翎刀、兽骨剑。此为八十名御林军组成的仪仗队。 仪仗不紧不慢地走着,紧接着又马蹄声嗒嗒作响,从别院内冲出六匹高头大马,分作两列,马上是四名少年两名少‘女’。他们无论男‘女’皆锦衣佩剑,黑‘色’披风垂于身后,上有鲜红醒目的“护国”二字。他们的手里端端正正地高高擎着“钦差大臣”、“护国毅贞”、“护国睿武”、“宣威将军”四面大旗,并“肃静”、“回避”二牌。 六员小将徐徐策马而行,对道路两旁的百姓目不斜视,很认真严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百姓们瞪大眼睛瞧着这些来自帝都的人物,有人悄悄议论,这六名少年少‘女’可不简单,都是朝中名‘门’重臣之后,当中还有皇室子弟呢。 这儿还没欣赏够帝都少年英杰的风彩,随后从别院内又奔出一百名身穿黑‘色’轻身甲、头盔半掩面容的骑士,同样身披黑‘色’披风,绣以“护国”二字。 黑甲骑士佩戴着不同的兵器,有些亮在外面的兵刃上清晰可见暗红‘色’污渍,配以兵刃寒光,端得刺眼,这些兵器肯定都不是摆设。沉默着御马前行的黑甲骑士们一出场,立时镇住围观群众。他们的气势显然不同于前面的金甲武士,偶尔有平静目光扫向人群,当中森严冰寒味道让人顿感冷意。 辘辘声响,爬在树上的百姓望见似有吊角飞檐的房舍越来越近。无论这位钦差大臣是否灾星,人们对她的好奇心是一般无二的重,就连跪在地上的百姓都不禁抬起头向前张望。 尤其多有人听曾经见过钦差坐驾的行商说起,这位‘女’钦差的排场只怕连皇帝都比不上。谁有那般大的本事‘弄’得到如此珍惜的机关楼阁并八匹以前从未曾现于世间的机关骏马? 青原产马,产好马。青原百姓对马匹的感情亦不同于大秦别处民众。与其说人们对钦差好奇,不如说是对这八匹分明是死物,却能与活马一样奔跑如飞的机关骏马深怀一睹之渴望。 接下来所见,果然让大清早就赶来占据好地方的百姓在心里直呼不虚此行。八种不同‘色’彩的机关马,拉着楼房在地上跑,这样的奇景人的一生能见到几次? 人们还看见,大悲寺那七位高僧盘膝坐于机关楼阁四面,七十名苦修僧侣团团将八彩八骏坐驾拱卫在当中,此情此景无不彰显出大悲寺与钦差大臣不同寻常的关系。 假若这位‘女’魔头钦差当真是招来大狼祸的灾星,以消弭狼祸为己任的苦修僧兵们怎能甘为护卫?更遑论大悲寺七位高僧。大悲寺行事从不趋炎附势,否则也不会拒绝封地之主定王府‘女’眷无礼地要求烧一整年头香之请。 最后出场的是由五百京卫营与一百御林军联合组成的小型护军,人人盔甲明亮,‘精’神饱满,小跑着跟在坐驾之后。 等这支出行队伍完全消失于地平线,保庆衙役才让众百姓起身。人们议论纷纷,果然怀疑起日前的流言。他们对于大悲寺的行事准则了然于心,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着。 于是有人适时说,那些话完全是造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