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血溅金銮殿 第一百一十七章 明贤宣诏 (第1/2页)
第五卷血溅金銮殿第一百一十七章明贤宣诏 下一章同样要晚上发……捂脸羞愧地跑走—— 大秦夺亡越天下而立国,曾经被士子们口诛笔伐为窃国三贼之一,又因高祖陛下出身寒微,故而尤为注重礼法,生恐被人耻笑其卑贱不识礼字何解。.。有史以来,大秦只册立过两位太子,即是先帝和当今的皇帝陛下,每一次都极尽奢隆繁琐。 册立太子可不仅仅是诏告万民并大赦天下这么简单,需得要有隆重的册立仪式才倍显皇家对此事的重视。这仪式的‘花’费不菲,然而无论那时大秦的财政状况如何,当任的皇帝都不惜重金举办了浩大的仪式来向天=下人宣告大秦已经有了储君。 如今宣文帝在位,大秦已历第三朝,那些边境争端不算,远离‘波’及较大的战火已有几十年。经过这么久的休养生息,大秦国库十分的充盈,完全有能力举办一场规模远超以往两次册太子仪式的大典礼。 即使翌德府圈中人都清楚对此次册封仪式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可是,当看见清水园摘星楼面前只站着了了数位礼仪宫人时,就连于翌德与端贤中间两不相帮的大臣们都有些愤怒与寒心。 大秦前两位帝王都是武将,不似当今在位的宣文帝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高祖与成祖皆喜武不爱文。然则,就是如同高祖与成祖这般厌烦琐事的武夫,都沿袭了前越声势浩大却也繁文缛节一大把的册太子典礼规程。 在册立太子的头一天,一应参与仪式的赞礼官员、文武百官和御林军、京卫营将士以及礼仪宫人等这些人员都必须一丝不苟地排演册立礼仪。大家要将早就分发给诸人的礼仪规程一字不落地记在心里,排演过后要确保第二日不能有半分的行差踏错。 而到了正式举行典礼的那一日,皇帝特封的数位有功的皇室宗亲或者股肱重臣将充为仪式宝官,分别称为捧册、读册、授册、受册四官。他们将站在皇太子两侧,准备给皇太子授以并接受金册宝玺。而向皇帝请求典礼开始的承制官、宣读诏书的宣制官,引领皇太子进行整个仪式的赞礼官等等人更是不能少。 并且,皇帝还会任命几位积年老御史为纠仪御史,专‘门’负责纠察仪式当中出错之事之人。那些倒霉的官员若被逮着了,过几天便是被弹劾失仪的下场。轻者丢官,重者甚至有‘性’命之忧。在高祖册立先帝为太子时,典礼之上就曾经有人出了错,结果被纠仪御史拎了出来以致下场堪怜。 因册封太子之前,皇帝会派人在全国各处宣诏并祭拜四方鬼神,也会郑重其事地以国书告之于邻国。故而在册封当日,还会有从乡间特意请来的民间耆老、邻国使臣以及宝刹名观中的僧道前来观礼。 这就是为什么册立太子的典礼都要在圣旨确认了太子人选之后数月才正式举行的原因。要准备如此隆重的典礼一应物事,要重新建造册宝亭,要通知境内百姓,要告之于邻国,这些观礼的人要跋山涉水来到京城,尽皆需要宽裕的时间。 大秦前两次册立太子,都是这么做的。唯独此次大不如前,简直寒酸简陋得让人伤心。 从宣布嬴昭为太子的圣旨下达,到正式举行典礼,时间是如此短促。别的物事就不说了,将就而已。册宝亭干脆就是以前皇宫被大仙儿毁了后残余的半座凉亭,东拼西凑修葺填补一番草草而成。 要知道册宝亭内将会放置装了皇太子金册与宝玺的‘玉’匣,得抬进太子东宫,成为皇太子地位的表征。往次光建造册宝亭就要请内廷司的匠人‘精’雕细刻近两月才行。瞧瞧这座,那明显对不上号的新旧相夹颜‘色’与象征着皇太子的团龙祥云等制式装饰胡‘乱’凑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 原本的礼仪是,等皇帝就座,百官就位之后,由赞礼官引导皇太子行礼。而后由承制官向皇帝跪着承制请求典礼正式进行,再由宣制官宣布册某某人为皇太子。 之后行册礼,四位宝官此时就要派上大用场。先由捧册官在册案前捧皇太子金册‘交’予读册官,读册官宣读完册书之后再将金册‘交’给授册官。 授册官一般都会由内阁辅政大臣之首担任,他将把金册授予皇太子。皇太子接过金册,表明接受册立,而后将金册‘交’给身旁的受册官。宝玺同样按照此等礼仪规程授给皇太子。 金册宝玺最后将放入册宝亭内的‘玉’匣之中,而册宝亭在仪仗鼓吹和百官欢送下被抬入东宫。皇太子拜过皇后,正式成为皇太子,接下来就是到皇家太庙拜谒敬告祖宗。 嬴昭的皇太子册立典礼,四位宝官踪影皆无,放有皇太子金册和宝玺的册案与宝案旁边空空‘荡’‘荡’,连个宫人也没有。 至于特意请来观礼见证储君诞生的乡间耆老、邻国使臣、高僧高道更是半个也见不着,就连文武百官的人数都没有大朝会时的多。仪仗是不少,可惜那些旗幡什么的都现了旧‘色’,根本不是重新作出来的新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