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 赏雨赏出个谜题来 (第2/3页)
了兰静越跑越歪、越跑越远的思绪。 “回皇阿玛的话,”兰静回过神来,忙对康熙说道,“儿媳只是在想,这里水的景致既然如此之多,想必那赏雨之处,应该也很是不凡了。” *********************************************************************** 确实是不凡,很不凡,太不凡了,这是当兰静走进那间雨落阁之后,浮上心头的第一个反应。首先这里的植物花类众多,俱都是沾雨之后,别有一番情境的,除此之外,还有一洼碧池,里面有浮萍也有荷叶,另外分布在其间的山石、小径,也都是沾过水之后,颜色格外清亮的,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最最招人眼的,是镶嵌在各种坐位旁的一块块玻璃。 坐在其中的一间雅坐里,看着蒙蒙细雨轻轻的飘到玻璃上,再慢慢的凝成水珠,然后再缓缓的流下,确实是别有一番意境,让兰静都不得不心下叹服了,想她在现代的时候,就很喜欢雨水在窗上绵延流下的感觉,只可惜现在玻璃还是一个奢侈品,就连宫中也还没有用它来做窗子的,这里却居然用了这么多,而且每块还这么大,虽然跟现代的玻璃窗还是没法比,但却已经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得起的了。 “这种赏雨的法子,”康熙盯着玻璃看了一会儿之后,淡淡的点了点头,“倒确实是有几分巧思的。” “皇上若觉得好,”宜妃娘娘笑着说道,“就在宫中设个玻璃做的亭子好了,这样太后在下雨的时候,也有个景儿可以看了。” “其实不只是下雨,”兰静笑着提醒道,“下雪的时候也是一样。” “是啊,”宜妃娘娘点头说道,“在这玻璃屋里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雪打不到的,外面的景色却是能看个十足,哎呀,臣妾真是越想越觉得好,想来太后看到这样的屋子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确实是个好主意,今年皇额娘的圣寿之礼,朕就送这个了,”康熙笑着点了点头,又嘱咐宜妃娘娘和十三阿哥等人,“你们可不许说出去。” “到底是皇上的心思转的快,”宜妃娘娘有些懊恼的说道,“这份寿礼,太后必定是喜欢之极的,臣妾刚才怎么就没想到这上面去呢?” 康熙笑着摇了摇头,正要再对宜妃娘娘说什么,就见本来在远处侍候的太监正快步走过来,于是停下了话头问道,“什么事儿?” “回皇上的话,”那个太监恭敬的禀报着,“太子来了。” “叫他过来吧。”康熙点了点头。 “给皇阿玛请安,给宜母妃请安。”过不多时,太子快步走了过来,头发上、身上被雨浸的微微有些湿润。 “坐吧。”康熙一指十三阿哥让出来的坐位。 “儿臣听说皇阿玛传了戏,”太子并没有应声坐下,在受完了十三阿哥和兰静的礼之后,对康熙行了一礼解释着,“这才接受了浙江巡抚的邀约,出去看看本地的风俗,却不想皇阿玛又有了出门赏雨的兴致,没能陪同过来,实是儿子的过错,还请皇阿玛处罚。” “罚什么?”康熙笑了笑,摆了摆手,再次示意太子坐下,“朕本来也没说你们不许出来,你能想到了解当地的风俗,也是一桩好事。” “虽然是如此,”太子这回领命坐下了,却还在对康熙认着错,“到底也是儿臣出去前没有先跟您请示。” “行了,”康熙打断了太子的话,“我说了,这事儿没什么可罚的,你既赶过来了,就一同赏雨吧。你且好好看一看,朕刚说了,这种赏雨的法子,确实是有些巧思的。” “是。”太子这才收了声,眼睛往周边大略一扫,最后就定格在那些玻璃上了。 “你觉得如何?”康熙等太子看了一会儿之后,才开口问他道。 “确实是有巧思,”太子笑着点了点头,“看来建这个雅轩之人,是个不俗的。” “你知道是谁建的吗?”康熙接着问道。 “儿臣不知。”太子忙回答道,“这个地方儿臣也是第一次来。” “去问问,”康熙点手叫过一个太监来,吩咐他道,“这里是谁建的?” “回皇上的话,”那个太监快步离去之后,过不多时,引了个当地的官员过来,“这里是本地一个富户,名唤李方的所建。” “李方?”康熙点了点头,“叫他来见我。” “回皇上的话,”那个官员忙又说道,“这李方现在不在此处,据说是出门探亲去了。” “出门了?”康熙眉头微微一皱,略微沉吟了一下之后,又对那个官员说道,“那他的家人呢,不会都跟着出门了吧,找个能回话的过来。” “嗻。”那个官员答应一声,赶紧退步离去了。 “皇阿玛,”太子也觉出有些不对劲儿了,“听说皇阿玛要南巡过来,别人都恨不能过来一睹天颜,可这个李方,怎么就会这么巧,偏在这时候出门探亲了?” “是啊,太巧了。”康熙笑了笑,随后问太子和十三阿哥,“这个庄子你们都看过了,就你们觉得,平时来的客人应该都是些什么人?” “儿臣因为急着过来见皇阿玛,”太子想了想之后才回答道,“所以虽然一路行来,却并没有仔细看过,只听人介绍说,似乎来的多是些文人雅士,不过,照儿臣看来,想必当地官员来此的应该也不少。” “老十三,”康熙看向十三阿哥问道,“太子没仔细看过,你却是跟着朕一路走过来的,那照你看呢?” “回皇阿玛的话,”十三阿哥稍稍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雅轩里面的景致,乍一看起来,是仿的天然野趣,但其实细观起来,这一花一树一草一石,都皆非凡品,而这些赏雨之用的大块玻璃更是价值不菲,照儿子看来,想必一般的文人雅士是来不起的,应该是非富即贵的人居多。” “你们说的都不错,”康熙点了点头,“会开这么个招揽非富即贵或是官员们的酒庄,这个李庄怕也不是什么淡泊名利之人,可是却偏偏在朕南巡到此的时候,他却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