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_013为家计淑女费尽心 争爱宠名媛长算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3为家计淑女费尽心 争爱宠名媛长算计 (第2/4页)

却带了几分笑意:“想来是这冬日里,屋子里的丫头们偷懒,没有开窗子透气吧。都是jiejie的不是,拿没调教好的丫头们给meimei。”

    “不是的,二jiejie。只是鹦哥jiejie担心我冻着了,所以……”

    “你呀,也别太老实了,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冻着?什么时候不好打理屋子的?好比我们去请安的时候,出去回转,少说也要一个时辰呢。屋里那么多的丫头,这么多双手,收拾个屋子,通个风还不简单!如果下面的人偷懒,meimei只管告诉我,我替meimei出气。”

    “二jiejie。”林黛玉有些尴尬。她没有管教好自己屋里的丫头,却让贾瑾给她背了不是,如果让贾母知道了,也只会责怪邢夫人贾瑾不尽心。

    “好了,好了。我就不说什么了。meimei要记得,这世上从来是嫁女嫁高,娶妇取低,meimei家的门第只有比我们家高,没有比我们家低的份儿。而且meimei是家里的嫡长女,就是短了谁的,也不可能短了meimei的去。”

    说着,贾瑾就拉林黛玉往卧室的炕上坐了,又让丫头们换了新的茶点过来。

    林黛玉向嬷嬷们欠了欠身,这才道:“meimei是来谢谢二jiejie的。这次接到舅公家的礼物,才知道二jiejie替我往舅公家里送了礼物过去。”

    “meimei不怪我自作主张就好。我想着,既然已经定了除服的日子,那么,这该宴请的客人也该定下来了。虽然meimei只有一个人在京里,可是林家的面子却在那里摆着呢,如果出孝的时候,就我们家的几个人充数,那我也无言去见姑爹了。所以,我就向白嬷嬷打听了,不论嫡庶,每房都送了时鲜果蔬和新制的书籍过去。”

    林黛玉听了,赶紧跳下炕来,正式给白嬷嬷行礼道谢,白嬷嬷也起身避让过了,又道“不敢”,礼毕,这才各自归座。等坐定之后,林黛玉才道:“二jiejie,说起来,还真是要谢谢你,如果不是二jiejie,我还不知道家里还有这么多的亲戚在京里呢。”

    贾瑾拍拍林黛玉的手,道:“哪里的话。我们这样的人家,哪家不是沾亲带故,一大堆的亲戚的。meimei年纪小,身子看着也娇弱,姑爹姑妈不忍心累着meimei是正经。不过,小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而且七岁和六岁也不一样的,六岁是小孩子,七岁就是半大的小大人了。meimei又是家里的嫡长女,这些事情也该一点一点地上手了。”

    林黛玉点点头。她自幼是被当作男孩子养的,没有接受过正经的闺阁教育,也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过这些,所以不知道过年该做些什么。但是她不是傻子,原著里,从月钱上她就能够看出贾家入不敷出的经济状态,没道理如今贾瑾这样教她,还给她铺好的路子,她还不懂。

    林黛玉再次谢过贾瑾。

    这里,小丫头又送上来两个新换好热水的手炉,贾瑾将第一个递给了林黛玉,换下林黛玉手里已经温了的手炉,自己拿了第二个,嘴里却道:“meimei也不用跟我这样客气。我其实也是有私心的。想必meimei也看到了,这外出应酬,大多是老太太带着二太太出门的,很少带着母亲。今年还好些,换了以往,到了过年的时候,母亲几乎只有在家里坐着的份儿。我这样帮着meimei也是有私心的,就是想着,借着meimei家的关系,把我们大房的人脉给铺出去。所以,meimei也别这样谢我,我倒是希望meimei不要恼了我才是呢。”

    林黛玉是个通透人,也是极为宽容的性子,虽然母亲没有了又是客居贾家,心性比较敏感些,可是这心地却是极好的。如果贾瑾藏着掖着,她也许会伤心难过,可是贾瑾这样大大方方的说给她听了,她反而很高兴。

    也许这就是林黛玉和贾瑾的缘分。儒家讲究的是君子坦荡荡,贾瑾有什么说什么的性子,倒是让林黛玉觉得这位二jiejie还真是个实在人。就着林黛玉的几位亲戚家,姐妹两人就说起了家事,这里面的重点,就是由白嬷嬷和林黛玉介绍林黛玉的祖母的娘家。

    前面说了,林黛玉进屋子之前,贾瑾其实是在算账,这账本笔墨,还有算盘算筹什么的都没有收拾整齐。林黛玉一向心细,眼睛又尖,冷不丁地,就看到了那个东陵玉算盘。林黛玉忍不住取笑道:“二jiejie,人家道观上挂算盘是拿来算天机的,如今,这正月还没有出呢,二jiejie也拿了算盘来?难不成二jiejie也要算天机?”

    贾瑾笑道:“我可不是什么得到高人,也没有那个能耐算什么天机,我算的是温饱。”

    林黛玉一愣,想了想,道:“是春播?”

    “是啊。”

    “这春播让下面的管事们去做不就成了?”

    “如果是公中的庄子,或者是换了别的人家,这样做是没有错啦。只是我的庄子跟别人家的有些不同。”

    林黛玉便问有什么不同。

    贾瑾道:“别人家的庄子,那是庄户少地多,说不定是上百亩田地,就那么两三个人打理。我的庄子是地少人多,才过上百顷的地方,还山多滩涂多的,可是连庄户带投靠来的流民,就好几万。如果今年哪里又传出了哪里闹灾的事儿,这人数还要往上面走。你算算,就当是五万人好了,这每天消耗的粮食就多少了。如果我不精打细算的,饿肚子是小事,这流民炸锅闹事就成了大事了。”

    “这么多的人!可赶得上一个下等县的县城的人口了。”林黛玉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是啊,谁让这里是京畿呢。各地闹了灾以后,那些流民肯定都是往京师里来的,半路走不动的,或者是进不了城的,自然是留在京畿附近各个庄子上了。”

    贾瑾叹了口气,道:“这么一点子地,却要养那么多的人,哪里就那么容易。像什么小麦还有稻子什么的,我那个庄子里种的,还不够我们家每年吃掉的那么多呢。如果真的靠地里的那点子出息吃饭,只怕连我庄子上的那些庄户们都养不起。”

    林黛玉听得有些糊涂,她毕竟是闺阁小姐,这些农事也从来就没有人给她讲过。贾瑾就尽量浅显地讲给她听:“京畿一带的地,就是一等的好田,一年也就打一季粮食,一般来说,一亩地的收成在两石到三石之间,更准确的说,是在三百斤到四百斤左右(一石是一百五十斤)。这还是稻谷的收成,舂过之后,还要去掉将近一百斤。也就是说,一亩水田,种了稻子,最后收上来的米最多也就三百斤。而朝廷规定的赋税是一成,还要其他的七七八八的杂税,又是一成。所以,最后百姓们能够拿到手的米,才二百四十斤。这还是丰收之年。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