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花灯迷眼  (第1/2页)
    世间事,往往期待什么,什么就偏不来。怕什么事出现,什么事就偏来。    就象小时候,最担心春游坏天气、开运动会下雨,细想想,记忆里好象回回都是坏天气,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的时候不多。    永安侯一心想带锦言去看花灯,早早地就做了安排。    甚至决定除非皇帝有事,否则公务一并推去。    结果,还真是皇帝有事了。    今上身体向来不大康健。说来也怪,大周朝自马背上得天下,开国先祖一把大枪荡平天下。    既祖辈以武兴族传家,按说这金家子弟的身子骨应该都铁打似的,可偏嫡系一支向来孱弱。    嫡枝弱,旁枝兴,嫡枝没合适的人物承袭大统,换个旁枝的来当吧。    可等这旁枝的坐了皇位,再传嫡枝,就又由强变弱。    来来回回折腾了几次,姓金的皇家人伸指细数,谁做了这个位子,就没长寿的,而且难生养出健康的孩子,特别是皇子,弱不禁风者居多。    宗室年高位重者间私下有种认知:    金氏先祖当年攻入前朝皇宫时,杀戮过重,被皇宫中的某些东西冲撞了,不然怎么后世的子孙谁做皇位,谁就很难得善终?    当然,这种认知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流传,历代的皇帝都是知情者。    对这种现象,更多的是以为宫人争宠所致,皇宫里的女人手上不沾血不染人命却又活得好的,绝无仅有。    事例多了。育有子嗣的女人防范成为本能。    结果无论怎么保护,这些长在宫里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慢慢地就会莫名的孱弱下去,就如春天的花最终会落一样。    凶手也有,为争宠夺位,后宫女人鲜少有干净的。    最终总是会查出与此有关的原凶。但到底是不是真为此,各种迷团。    今上排行五,出生没多久,太后娘娘当时的皇贵妃请托皇家供奉大慈寺的方丈,言五皇子生有佛性,若不送至佛前奉侍,恐佛祖会怒而收人。    先皇一听就信了!    前有元和出生的异象,后有高僧见佛光。可见这个儿子也是不寻常的,就同意了。    五皇子在大慈寺长至成年,其时其他的皇子死的死,病的病。先皇立五子为储君,先帝薨,太子即位。    太后娘娘防前防后,为了儿子的身体,为子孙后代计。嫔妃都只纳几个,图个后宫清净。    随着时间的流逝,皇帝还是cao劳过度。积劳成疾,龙体慢慢有恙,着凉啊,犯咳啊、心焦气燥,换季流鼻血啊……小病不断。    这几年,症状加重。时好时坏。    那日见太阳好,一时兴起,去御花园赏花,结果吹了风,夜里咳不休,难入眠。    皇帝不舒服,朝事耽误不得,要有心腹之人在旁伺候。    论心腹重臣,满朝文武与公与私,没有比永安侯任昆更得皇上心意的,人家是亲娘舅疼外甥,别人干瞪眼没份!    就这样,任昆入宫当值,晚上宿在宫中。    这是大事,虽与当初他介定的谋逆等突发事件相去甚远,也是推却不得、不能推辞的责无旁贷。    所以,花灯就泡汤了。    锦言无所谓,以后再看就是。又不是没见过。    任昆有执念。他不去,锦言可以去嘛,可以同其他人一起的。    一扒拉人选,得,竟没合适的!    母亲懒得动,父亲要在府里陪着。    原本桑成林夫妻照应最合适,偏百里霜有孕,不能出去!    再看下来,与锦言相熟投契也值得托付的竟没有!她那个娘家四堂哥居然也回东阳过年了!    那就别去了……    锦言愈表现得无所谓,任昆就愈觉得过意不去——    起兴的是自己,扫兴的也是自己。    眼见皇帝舅舅已有好转,无需夜宿宫中。    任昆决定自己先陪锦言去白马寺,然后让她自个儿在赏星楼的包厢看灯,约好时辰,若来得及,他再去接,然后一早进宫。若不不及,锦言就自行回府。    真够折腾的!    锦言推却了好几次,永安侯却象个孩子似的愈发执拗,居然说动了长公主来劝她:“……难得昆哥儿这么起兴,他来回奔波都不嫌受累……”    话外意:我儿子都不嫌麻烦,你还拿乔?    再不应下,绝对就是不识抬举!    锦言笑颜如花:“……公主婆婆,侯爷这样太辛苦,花灯年年有,来年再看也成,天寒地冻的,我是怕侯爷太受累……”    关心殿下儿子的身体健康,绝对没错。    “这话我也劝过,昆哥儿是个重诺的,说出口的话就不能掉在地上。难得他有心,你高高兴兴应下才是。”    这算什么违诺啊,一个出行计划而已……    没问题。    看花灯是福利,难得两位老板硬要塞过来,没道理她拒不接受啊……    锦言不太想去的。    一来夜间出行不方便,大周白马寺看花灯与外滩泡夜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二来,万一任昆奔波途中发生事情,不管是任昆蹭破了皮还是皇帝咳得更厉害,都是事儿!    落有心人眼中,皆因看花灯而起,都是她的错儿!    不怕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