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章 乱之始 (第2/2页)
宝亲王府,且明说了名分是不会给她们的,若是以后皇后再送些不三不四的‘女’人给他,他就把这些人全送到尼姑庵去。 皇后这几天心情很不好,想在宝亲王府安‘插’细作失败了,送去宝亲王府的四个人没一个成事,还惹得宝亲王厌烦,她就想不明白了,怎么会有男人不爱年轻貌美的‘女’子,梅香那个瘦条杆病歪歪的样子到底哪里吸引人了,她送过去的四个人宝亲王为什么一个都看不上。 宝亲王明明跟永安帝是亲兄弟,怎么‘性’情差这么多,瞧瞧咱们皇帝后宫里,这些年受宠的全是年轻貌美的‘女’子,永安帝虽然勤于政务,可也没耽误在后宫广撒雨‘露’,怎么宝亲王这些年就一个‘女’人也没有。 皇后一时有点钻牛角尖,甚至有些怀疑宝亲王会不会是断袖,要不要想法子往宝亲王府送几个男子进去…… 话说翠竹苑里剩下三对主仆,在发现王府里的人又不理睬她们之后,又来了好几次哭闹,不过这一次王府对她们比以前更绝情,除了送水送饭,翠竹苑‘门’口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齐王府的双胞胎这一次也加入了闹事行列,她们的手段可比李小姐厉害多了,连上吊的戏码都拿出来了,结果还是没人理。 过了几天,李小姐的那个丫环被人打晕了丢在院子里****,第二天李小姐发现她的时候已经气若游丝,李小姐在院‘门’口喊了半天,只得到一句话“不想活了尽管折腾,折腾死了直接丢去‘乱’葬岗”。 这一次,王府不但没有给她们请郎中,除了一个过来传话的婆子,其他人连来都没来。这一下翠竹苑里的人总算明白了,宝亲王府现在根本不在意她们死活了,三对主仆终于消停下来了,李小姐的丫环不知道是命大还是根本就没事,反正在‘床’上躺了几日又活蹦‘乱’跳了。 翠竹苑里的人很快就被梅香抛在了脑后,因为大赵发生了一件大事,北方连日大雨致使黄河泛滥,朝廷去年刚修好的大堤决口,沿线数百城镇被淹死伤无数。 这几年京城的人对各地发生的天灾已经习以为常,虽然这次死了不少人,但大家并未太过放在心上,朝廷按部就班派人去赈灾处理灾后事宜。 然而,梅香经历过前世,知道这是立储之争中最关键也是决定‘性’的一件事。 像前世一样,永安帝任命大皇子为钦差,命他亲自前往黄河沿岸赈灾。朝中上下官员皆以为这是皇上看重大皇子的征兆,然而就在大皇子赈灾回京之后不久,黄河沿岸发生民变,百多城镇被牵涉其中,导致朝廷不宣召驻守边疆的西北军前往镇压。 民变自然被军队压了下去,但在事后调查中发现,大皇子及其手下人贪墨大批灾银,导致之前因黄河泛滥守在的民众没有得到安置,灾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与大皇子宣称的“妥善安置”相去甚远,正是因此才会发生民变。 事情被捅出来后震惊了朝野,大皇子这事可跟当年三皇子“户部亏空”的事情‘性’质不一样了,关键的不同就是引起了民变。 最终永安帝一怒之下把大皇子贬为庶人,求情的皇贵妃也被降级为嫔,若不是念及皇贵妃还生了长公主、九公主和十五皇子,恐怕她就该去冷宫了,皇贵妃一派一蹶不振。 次年,永安帝册立三皇子为太子,大赵储位终定,大赵上下都以为从此后朝廷就安稳了。 前世里梅香并未对大皇子贪墨灾银一事多想,但现在细想之下,大皇子能跟嫡出的三皇子争斗十多年不输风头,怎么会栽在一次赈灾上? 这事背后恐怕还有更多内幕,是了,当年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在大皇子贪墨上,似乎没有人说起黄河大堤为何会决口,那可是朝廷去年才修过地…… 想到永安帝册立太子的第二年,李家就发动了宫廷政变,说不定大皇子这件事李家也‘插’手了。 梅香有意无意地同宝亲王说起黄河大堤之事,从宝亲王这里,梅香打听到朝廷当初修建黄河大堤,朝廷虽然批了银两出去,但似乎与预算相差颇大,因为钱不够,大堤修建方案一改再改,最后建成的所谓“黄河大堤”根本就不是一开始设计的样子了,其承受能力远远不如最初设计方案。 这事并不是秘密,当时朝廷为了拨银子改方案吵得不可开‘交’,最后都是永安帝拍板定案才算了结,朝堂上大臣们都知道这件事,所以黄河大堤名不符实在京城里并不是秘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