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3 打铁还得自身硬啊 (第2/2页)
紧来呈给皇伯父。普天之下,这等文朝盛事,自然应该归于皇伯父的武功之上。”赵壤摆胆了表示,他的肩膀小,可担不直这等担子。 而且,这上面的贤人,正因为没出名,人物太多。这扬名之事,还是留给想青史留名的景成帝吧。 “好,好,壤啊,你果然一片赤诚之心……”景成帝赞了赵壤。赵壤听后,却是跪了下来,道:“皇伯父,侄儿还有两事相求……只是,想单独与皇伯父上奏。” 赵壤的态度,摆胆了想与景成帝私谈。见着赵壤这等态度,景成帝点头了,毕竟,赵壤现在功劳,倒是让景成帝乐于给了这等宽容啊。 瞧着景成帝同意了,赵壤忙是在宫人退下后,就是道:“皇伯父,侄儿还有两事,一件,是想求了皇伯父,了壤的婚事。壤的妻儿,在近已经到了京城。只是侄儿……侄儿实在无脸面,让妻儿入府里,只得暂时住了外城。” 赵壤这话后,景成帝摆手,道:“朕已经讲过了,让你那儿女进宫吧,朕瞧瞧侄孙儿侄孙女后,再是议了此事。” 景成帝已经给了结论,赵壤自然不能再多求,只能谢恩。 谢恩后,这一事算是揭过。然后,赵壤再道:“另一事,就是呈给皇伯父的诗卷词卷,侄儿遇上了一个抄袭之人。这人,正是庆天府道的举人李问虚。此人,得中上一届的解元,却是一名无德之人……” 听到赵壤的指认,景成帝是动了脸色,毕竟,对于一个皇朝而言,最重要的事,自然是皇朝的安稳。而这份安稳,就是建立在了士子们的基础之上。所谓马上得天下,马上可未必治了天下。 “可确定?”景成帝再一次问道。 “此人已经做为一些诗词,还有许多诗词,尚未作出。皇伯父若是不信,不妨让人查勘一翻。到时候,若再有相同的诗词传出,与前朝的古贤人相同。皇伯父自可让锦衣卫提拿此人进京,当众对质。”赵壤这摆明了,是挖坑等着李抄抄李问虚跳啊。 景成帝听得此话后,也是点头,道:“这关系了大秦的士子大事,朕心中有数。此事你万万不可再与他人道,出得你口,入得朕耳……” 景成帝的吩咐,赵壤自然是应了。 这一回,赵壤从皇宫里离开后,心舒坦的。毕竟,任玉的担心,赵壤猜测,已经十有**,翻不起浪花来了。原由很简单,这个李问虚,既然上了景成帝的疑心名单,那么,事自然会有景成帝去查清楚。 对于景成帝,赵壤可不会小瞧,毕竟,打下了赵氏的江山之人,可不是他的这个皇伯父嘛。 这等开国的一代帝王,最是雄才大略。 赵壤觉得,他是安心的等着结果就好。 赵壤是放心了,宫里的景成帝,却是吩咐了暗卫,去查清楚这一件事。毕竟,景成帝本着不怨枉了人,可也不想放纵了谁。 要知道,大秦朝的科举,那是非常严明的。说到底,这是一条成龙之路,爬上去的人,那是一朝风云在手的幸运儿啊。 这等大事,那是大秦朝统治的根基,跟士子相关的事,在这等开国的景成帝看来,就不能纵容了。 至于赵壤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景成帝不在意。当然,景成帝也很清楚,这李问虚与赵壤之间,必然有过节,要不然,赵壤不会专门黑了李问虚一把。 就算是景成帝看不了出来,也不在意。 说到底,在景成帝的眼底,这等事啊,还得解决了。解决了,就是景成帝的眼底的法了了。 景成帝吩咐了人手去查,那自然是等了结果。而赵壤离开了宫里,也没有去了任玉住的宅子。因为,这时候,赵壤想要低调了。赵壤自然还是在想着,景成帝让小儿们入宫的事。 这入宫了,去宫里还得学了规距。赵壤自然得共了心思,找了教规距的人来。要不然,真入了宫出了事,那不是害了小儿们嘛。 赵壤做为父亲,自然得是做了万全的准备。就是任玉那里,赵壤看来,也得学了规距。要不然,到了要用时,不是抓瞎了嘛。说到底,既然给任玉和小儿求了出,打铁还得自硬啊。这是赵壤的想法,赵壤想清楚了,自然也就这般安排了啊。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