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策划人_第一百六十章:一千万够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一千万够吗? (第1/2页)

    赵穆离回去之后把事情跟一大家子讲了。

    赵穆雪当场就炸了:“他疯了吧,还是你疯了?这么荒唐的条件你都答应?”

    “谦少答应的事情你觉得我能够反驳吗?”赵穆离倒苦水道。

    “等等,你说是张谦让你答应的?”老爷子突然问。

    老爷子不愧是老江湖,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赵穆离点头。

    “去准备吧!”

    老爷子一声长叹,整个人的精气神一下子就垮了。

    “老爷子…….你…….”

    一家子大惊失色,一片哗然。

    “快,按他们说的办!”

    老爷子气急,老赵家之所以衰败就败在这帮傻瓜一样的子孙上了,但凡这帮人聪明一点,哪里还能不明白,现在已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rou,张谦之所以做主答应对方看起来很过分的条件,肯定是因为对方的能量足以压张家一头,能够抽身而退已经是对方给张家面子了。

    曹虎随手翻着赵家的产业目录:“这老赵家也没多少油水嘛,尽是一些跟教育相关的产业。”

    吴悠笑了笑,老赵家原本就是教育部门任上的,赵穆离又不是个聪明人,离开了家族的支持,他能做什么?

    “老五,你就打算这么放过赵家了?”曹虎还有些愤愤不平。

    “赵家已经垮了,这就够了!”

    曹虎点点头,赵穆离做为赵家的代表被派出来谈判,自然已经是赵家最“出色”的人了,一面之缘就能够断定赵穆离的能力,赵家一辈最出色的人都是这种货色,没了权利,赵家要想重新站起来,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是不可能的。

    吴悠突然咦了一声。

    “怎么了?”曹虎就问。

    吴悠惊奇的发现赵家的产业里居然还有一家出版社,一家影视公司,最让吴悠觉得诧异的是,赵家竟然还有好几家电影院。

    当然这些电影院都是几家很老旧的电影院,说是电影院其实就是上世纪的人民礼堂,资料上面显示一共五家电影院都是赵家通过改革期间的改制拿到手里的,里面的猫腻很大,不过随着电影院的设备逐渐被淘汰,赵穆离也没有这个经济头脑,这五家电影院基本上就荒废了,唯一值钱的就是这些地皮。

    光是这五家电影院的地就价值七千多万。

    “老五,你还真准备给他们钱?”

    吴悠坏笑道:“当然,不过现在手头紧,过几年再说吧!”

    “哈哈………..”

    吴悠说的倒是真话,的确是最近手头紧,曹虎却以为吴悠是准备赖账了,按照纨绔的思维来理解,这个钱是可以一直拖着的,说白了这个钱可给可不给,这笔钱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为了保全张家的面子。

    目光在这些资料上滑动,吴悠突然眼前一亮,他意外的发现,赵家手里掌握着的这些资源其实是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

    其实赵穆离也并不完全是傻子,他答应拿出一半的产业出来,可并没有拿出自己手里最赚钱的产业,送到吴悠手里的说白了,都是他手里运转不灵的产业,就拿出版社来说。

    在华夏之前的出版社是不允许私人承办的,后来政策放宽,可那个时候的出版社都是以出版教育图书为主,私人出版社哪来的资源?所以私人出版社往往就成了赔钱的买卖,要不是他赵家还有点关系,出版社早就关门了。

    出版社的春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刘晓庆,刘晓庆的自传“我的路”在1983年出版之后就引起了轰动效应,甚至被翻译成英文、德文在14种版本在国内外发行。

    当然“我的路”的火热带给刘晓庆的并不是鲜花和掌声,相反批评、问责声不断,刘晓庆本人也受到了牵连。

    不过“我的路”火爆的发行量却让所有的私人出版社找到了一丝生机,那就是名人自传,名人受到的关注远超普通作者,他们的作品甚至不需要宣传就能够获得很好的效应,而自从刘晓庆之后,华夏就开始掀起了一阵名人出书热,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里也调侃:“倪萍出本书叫日子,我要出本书就叫月子”,可见当时华夏名人出书的火爆。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出版社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当名人传记类书籍热度不再的时候该何去何从呢?赵穆离没有找到答案,所以这家规模相当不错的出版社就交到了吴悠手里。

    影视公司也差不多,赵穆离根本就不是个做生意的料,除了靠家里关系的生意,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半死不活。

    但是这些东西到了吴悠手里,就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吴悠很清楚,二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