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 春风吹拂百花开 四 (第1/2页)
蓝府的花厅里,二正笑盈盈的请各家女眷移驾后园,“你们今儿请来的是那个戏班子?” “庆和班的。”二挽着任知府夫人的手,笑道:“上回听您说庆和班的张老板嗓子亮,做功又好,就想着那天请他来。” 任夫人抿着嘴浅笑。“张老板的唱功确实一流,段也佳,虽比不得京里庆民班,但也差不离了。” 后头的任大少和任小姐紧随在侧,其他的女眷们也缓缓的跟着步出花厅,一路上穿花拂柳,来到后园的水榭,这个水榭有个好处,后方临水,前方广场可搭建戏台,虽然是三月了,但临水还是有些寒气,二命人将面水的那门窗紧闭,仅开前方的槅扇门,摆上几桌在水榭厅里,既可看戏又能闲聊,小姑娘们坐不住,到二楼去玩耍也成。 只不过上午随任小姐去放风筝的小姑娘们,对这庆和班倒是颇感兴趣的,原因无它,庆和班近来新写了出戏,说的是大周朝元熹女皇东方绢的故事,这位女皇的父皇嘉隆帝体弱多病,却是天纵英才,他定下许多治国良策,可惜的是他二十九岁时撒手人寰,世人皆称,若他跟今上一样长寿,说不得早扫平了北胡那些时常犯边的氏族,及南方作歹的海贼。 他除了短命之外,最让世人扼腕的是,他和皇后、嫔妃们努力许久,却仅得一女。元熹女皇登基时仅十三岁,据称她生顽愚,皇太后及太傅们为让她将治国良策看熟,可谓费了好大一番功夫,为她挑选皇夫,也是煞费苦心。好不容易挑中一个文武双全的世家子,结果人家不要娶。 太后与太傅、太师等人挑中的,人家不敢娶女皇,想娶的,太后她们又看不上。正左右为难之际,出门打猎的女皇陛下被一英武少年将军所救,还被其狠狠的训了一番,女皇回宫后,竟开始发奋图强,乖乖认真读书习武。~ 太后大奇,命人去查探。得知是威远侯之孙吕宗湛,大喜,遂召威远侯议亲,不料,吕宗湛已与表妹口头上订了亲事,正准备要行聘完婚,威远侯婉辞,太后无奈,也不好让女皇与人争夫,便将此事搁下。谁知尔后吕宗湛姨父家生变,原为封疆大吏的姨父因却牵扯贪渎大案中,全家受累,贵的表妹成了流犯。 婚事生变,威远侯与太后重议婚事,成婚后,吕宗湛自表妹处得知。之前太后就有意让他娶女皇,只因他有婚约在而作罢,不久,表妹之父就因案流放,女皇与皇夫之间因此生了嫌隙。几经磨合方才圆满,只可惜,好景不常,女皇诞下一子后,皇夫便英年早逝,女皇看着儿子成亲后慨然而终。 张老板年近三十,扮起元熹女皇年少时,憨天真,成婚后抑郁寡欢,育子后甜蜜温柔,丧夫之后的坚毅,台下众女眷们看得如痴如醉,随着剧起伏而忽喜忽悲。 正当台上唱着元熹女帝喜获麟儿,二的贴丫鬟面色微凝的凑到她耳边低语,二随即向边的知府夫人告声罪,随丫鬟离席。 踩着急促的步伐走出水榭,来到湖上曲桥时,她才问:“她娘呢?请过去了吗?” “方才已经请过去了,大交代得跟您知会一声。” “嗯。”二颌首,午后阳光正炽,水面上波光粼粼,一只飞鸟划过水面,动作迅速的抓攫住一抹银光,然后姿态优雅的振翅而去。“让人看紧致玫院,这对母女真是不省心。” 丫鬟福了福领命而去,大高嬷嬷站在桥头迎着二。“嬷嬷帮我去瞧瞧吧!这儿有客在,我一时半会儿也离不得。” 大高嬷嬷微叹口气。~“二辛苦了。” “嬷嬷说笑了,我这那算辛苦,年前年后那段时,大嫂才是真辛苦。”二抿了抿嘴,“我只盼自己也能尽早有好消息。” 大高嬷嬷劝慰几句后,便先行离去,二则重回水榭里,戏台上正好唱完元熹女帝,台下如雷掌声不绝于耳,二看着水榭里的众女眷,不由叹道:“这出戏还真是受人欢迎!” “那可不,听说德庆班和四喜班也在撰写新戏,就不知何时上演。”二边的丫鬟道。“到时候,若府里能请他们来唱戏,大家就有眼福和耳福了。” 二和她聊着:“哦,可听说他们两家要写什么新戏?” “不晓得,方才有小丫鬟听徐夫人的丫鬟说起,还说徐夫人已经订了德庆班,待他们新戏一排好,就到他们徐府去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