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 备嫁 (第2/2页)
祝生日。木五就来禀报说,这几日一直在打探的小庄儿有了消息。那家主人明日要出发去秋实城,如果今日不上门去谈价格,恐怕就要拖到两月后了。 木艾无法,只得换了男子装扮,和欧阳、木五一起骑马赶了过去。那小庄离着花王城南不过二十里远,一百亩地都是上等良田,种满了包谷,长势极不错,再过一月一定会是个大丰收。而地边儿又有小河经过,哪怕以后遇到旱灾对收成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庄上总共有庄户二十家,木艾等人进去讨了碗水喝,旁敲侧击闲话了几句,发觉小庄里都是赵姓人家,品性都很淳朴,只是被主家压榨的太过,日子过得有些太困苦。不过,这样也好,如果买下来,栓栓只要稍稍施些恩泽,就能收了这些人的心。 看好了地方,几人就去了小庄主家拜访,客套寒暄了几句,那主家不知因何事急用银钱,又听说木艾可以用现银交易,所以,也没有太过啰嗦,给了个很公平的价格,一千二百两银,又因为地里的包谷将近成熟,多要了三百两的粮食钱。这和木五打探的行情相符,一百亩包谷的收获也绝对超过三百两,于是木艾就写了条子,盖了私印,让木五去食为天把这个月尚未上缴的银子取了足数送过来。那主家十分欢喜,当即就跟着木五去衙门换了名字,上了档子。 几人又去周府拜访,送了些点心和各种食材过去,算是慰问为自家赶工的诸位师傅,又和周老爷子闲谈几句,就赶回了李家村。 木艾累得吃过饭,只和孩子说了几句话,就睡过去了。大禹和涛儿都十分心疼mama,可是他们又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好好照料弟妹,监督他们做功课,带着他们玩耍,不让mama为了他们再多费心。 八月初三这日,离成亲的日子还有半月,赵先生作为男方长辈带人送了聘礼、聘钗和婚书来。 聘礼是四盒点心,四箱锦缎,四件玉雕小摆件儿,四套赤金首饰。 聘钗是一只上好胭脂玉雕成盛开莲花形状的发钗,躺在绒布铺底的黄杨木盒里。 聘书三分,第一、第二两份婚启完全是寒暄客套之词,第三幅婚启才是正式通知女方的行定礼的礼书。以后万一婚事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份礼书,就是女子的护身符,比如那些停妻再娶之辈,原配妻拿出礼书就可以获得律法的保护。礼书后面还有一份礼单,上面把所有聘礼的品质产地都详细标了出来。这样书写,一是婚姻之家一旦发生纠纷,便于处理聘财归属。二也是有向女方炫富的意思,表示婆家是个有家底儿的,嫁过去的媳妇儿不会吃苦受罪。 郭婶和春分把日夜赶工为魏秀才缝制四套锦缎衣衫、四双鞋子、四条腰带、四双袜子,连同两盒点心一起装好,作为回礼,让赵老爷子带了回去。 剩下的聘礼就放在院子里,大大方方展示给村里来看热闹的乡亲观看,当然又引来众人一片赞叹之声。婆家送来的聘礼越丰厚,就表示婆家对这个媳妇儿越重视,以后进了门,地位也就越高。 木艾带着小安,稍稍估算了一下。四盒点心都是自家食为天里的上等点心,应该要八十两银,四箱子锦缎按最低价估算要四百两,四件玉石摆件儿也要四百两,四套赤金首饰也值五百两,再加上那只羊脂玉钗,整套聘礼置办下来,怎么也要一千五百两银,这些银子足够中等人家给女儿买下整套嫁妆了。 木艾看得是又好气又好笑,自己看上去是那般小气,不肯给meimei置办嫁妆的人吗,还用得着他这般算计。不过,她心里也终于放下了一块大石,就冲着魏秀才的这份细心,栓栓嫁过去肯定也不会受什么委屈了… 八月初十,正午时分,天气晴好,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接近夏末的气温虽然没有盛夏那般炙热,但是慢慢转成的闷热,还是让人难以忍受,路边谁家的黄狗伸着长长的舌头,无力的半睁着眼睛,看着一辆轻纱遮了窗子的马车轱辘辘从面前走过,扬起一道烟尘呛得黄狗干咳了两声,但也懒得起身,只能宣泄怒气般的低叫两声。 春分掀了窗帘,奢望着能透口气,却差点被外面猛然涌入的气浪顶得喘不过气来,连忙放下了窗帘,少有的抱怨道,“今年的天气比往年要热上许多,再有半月就快进秋了,还这么闷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