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大婚(1) (第2/3页)
,韩暮华在赤芍银红的搀扶下去碧落院给三老爷韩凛三夫人孙氏和和煦长公主请安。 三老爷韩凛已经在碧落院的花厅里等着了。 第一次嫁女,而且是自己的嫡女,三老爷威严的外表下内心也涟漪阵阵。 宋嬷嬷给韩暮华放了蒲团,妙珍扶着她跪下磕头。 按照盛京的习俗,成亲早上要先给长辈请安,再去宗祠跪拜,然后再按着新娘妆装扮,在家庙旁边的厢房里。等待新郎家的迎接。 这时候磕头,就是告别父母,从姑娘长成了人妇。父母要给红包,说些吉祥话。 韩暮华给韩凛磕了头,宋嬷嬷塞了红包,韩暮华就默默站在旁边等着父亲的祝福。 这些年韩暮华在韩国公府,三老爷韩凛作为她的父亲。其实甚少尽到父亲的职责。当初她身份未清之时,她也只是庶出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庶女,后来他为了黄姨娘肚子里的孩子,甘愿拿她作为交换,韩暮华对获得他的父爱早就彻底死心,正是因为这样。她才狠下心来设计他与和煦长公主。 此时,作为正是告别父母的仪式,韩暮华对韩凛更是没有半点依恋和不舍。 韩凛瞧着韩暮华清湛的眼神也有些仓惶。多年在官场历练的不露形色在这一刻彻底不知该如何使用,他的笑容僵硬,“暮华,从今日起,父母便不能庇护你、包容你。婆家不像娘家,成了主母。做事万万要多多考虑。” 韩凛的话不多,但是短促的话语里能听出他的一丝不舍。 “女儿谨记父亲教诲。”韩暮华抬头看了父亲一眼,这个一生为了有后的才华横溢的男子,韩暮华心里悲戚的一笑。 宋嬷嬷又递了蒲团放在三夫人面前,韩暮华刚磕完头,三夫人已经红了眼眶,韩暮华刚刚及笄,就要嫁做人妇,三夫人满心都是不舍,她还未弥补她欠下了,等韩暮华到了曹国公府,她就再也没了机会。 三夫人情绪险些控制不住,幸好宋嬷嬷在一旁提醒,否则她就要失态。给了红包,三夫人细细叮嘱,这才轮到和煦长公主。 长公主显然很不耐烦这样的仪式,随意说了两句万事如意、和乐顺遂的吉祥话便敷衍过去。 韩暮华谢过了父母,要去懿祥阁给老夫人和老国公磕头,三夫人殷殷瞧着她的背影,满是不舍。 坐在一边的和煦长公主翻了个白眼,“有些人真会做戏,如今晓得了,前十几年是怎么待她的。还真是个好亲娘啊!” 三夫人被她一句话说的全身僵硬,韩凛也没想到今天这个日子长公主会在他面前说这样的风凉话,回头就想要瞪她一眼,但是瞧见长公主身边坐着挺着大肚子的梅思只好忍住了怒火。 韩暮华回头看了一眼碧落院青砖红瓦的院墙,杏眸中泛起一股水雾,再怎么说,三夫人也是她的亲娘,以后她不在韩国公府,在和煦长公主的手段下,父亲会怎样冷落她!还有,梅思肚子里的真的能如父亲的愿?韩暮华嘴角溢出一股嘲讽。 “五小姐,时辰不早了。”徐嬷嬷在心中感叹却又不得不提醒。 天边泛着微光,破晓即将来临,暗夜正一点点被逼退,韩国公府里到处都是一派生机。韩暮华贪婪地瞧着这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就在今日,就要与这里的一切告别,去面对未知的充满挑战和阴谋的未来,以后将再也没有人能维护她、庇佑她,一切都要靠她自己去谋算。 听起来真是残忍又残酷。 韩暮华去了懿祥阁,给老夫人和韩老国公磕头请安后,老夫人和韩老国公分别说了吉祥话,给了压箱红包,韩暮华由赤芍和妙函搀扶着回了锦墨居,准备新娘大妆。 韩国公府选了福泽最深厚的世子夫人为韩暮华装扮,二夫人陈氏、大奶奶吴氏在一旁帮衬,二奶奶怀着身孕多有不便,三夫人是嫡母亦要回避。 凤冠霞帔早已准备好,妙函妙珍服侍着韩暮华净了身,世子夫人便给她上妆,如瀑的青丝垂下。浓艳的新娘妆容,原本清丽的杏眸在浓妆的衬托下,不但没有失去光彩,反而更多了妩媚和蛊惑,两腮微红,唇点胭脂,菱花镜里的女子越加美丽娇俏,这样浓丽的妆容丝毫不显得突兀。 多少眉眼清淡的女子撑不了这浓重的新娘妆,妆成后,美则美矣。少了灵动,犹如面具,笑起来时。也僵硬尴尬。 而这样的妆容落在了韩暮华身上,让她更加美艳,本就细糯的肌肤越加的白皙,眨眼间,纤浓的长睫闪烁。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丽。 现在她只是一身的水红色的家常衣裳,没有凤冠霞帔,就这般美艳不可方物,连世子夫人看了也是满脸的惊艳,直道韩暮华平时没有好好打扮。 大奶奶心直口快,惊呼道:“暮华这样一打扮。真要把天上的仙女都给比了下去。” 虽然语气夸张,但是掩饰不了大奶奶眼里真诚的赞美,就连平时吝啬的二夫人也惊艳的连连点头。 当初韩暮琳进宫时装扮后也没有这么惹眼。韩暮华这要把国公府的闺女们都比了下去,世子夫人心里不免有些可惜。 暮华这么漂亮,又心思灵巧通透,嫁给曹国公府那个纨绔二少实在是可惜,如果没有长公主那番变故。进入宫中与家里的贤妃娘娘作伴,姐妹两相互帮衬。那该多好。 韩暮华被围观的有些不好意思,世子夫人笑着打趣,“瞧,我们暮华害羞了。” 几人顿时笑开来。世子夫人帮韩暮华戴了凤冠,穿了艳红色的新娘礼服,朱红色流苏的云霞披肩,带上老夫人特意准备的各色首饰,最后将三夫人送的那块祥云仙鹤的岫岩玉系在腰间丝绦上。 世子夫人搀扶着韩暮华起来,对着锦墨居的正西北方向拜了三拜,辞了闺阁,由陪嫁的妙函、妙珍、赤芍、银红、雨花等扶着出了锦墨居,去宗祠旁边的厢房,等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